2018年几乎还没有写顺手,2019年就不期然地到来了,在恍惚中猛然惊觉,这已经是2018年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了。
人们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诸多事情会在一闪而过,一年的时间仿佛刹那间就过完了,而当我们在经历着的那一刻,每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又都是丰富且漫长的。然而,这些经历中的当下,倏忽间竟已成逝去的过往,在晨曦与夕照的交织中,一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我们送走了2018,在毫无防备之下未知的2019已经到来。
人一过了中年,到了“知天命”的岁数,智识才情各方面就已定型,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也就缺少了激情与冲动,连挪一挪窝的想法都不大再有。尤其是在大学做老师,春秋两季开设的课程都是固定的,按教学计划中规中矩地把课讲完,再在课外指导几篇论文,秋季学期开一次题,春季学期参加一次答辩。生活几乎一成不变。每当新年来临的时候,除了对韶华易逝的感叹外,也不再有如年轻人那样对未来的憧憬,站在哪座山就唱哪首歌,是此时的真切感受。
不过,即便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变化的人,其生活也会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亦步亦趋地向前移动,许多时候这种变化并非出自人为的“规划”,而是在每天的重复中,不经意间发生的。就拿学校里课堂上的情形来说吧,曾几何时,学校在发给老师的教学用品中,厚厚的备课本是必须的,伏在办公桌上写“教案”也曾经是教师的经典神态,不知从何时起,备课本早已换成了电脑,而教师腋下夹着的教案,已换成了U盘;曾几何时,老师的板书还是学生品评的对象,现如今粉笔的用处似乎已成了课堂上的点缀,图文并茂的PPT全面调动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学生在课堂上也还在“记”着笔记,不过,手中的笔大多已换作了电脑或手机;当然,以往学生喜欢在课本之下压本“闲书”,装作一副看书的样子,如今你只要看学生的手指在一个地方“划拉”,就知道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之外,可能是在美团上点黄焖鸡米饭,谁知道呢!
教与学所依赖的工具发生了变化,当查找材料已变得便捷且准确时,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构成了相应的压力和挑战。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们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有益的成分,这就要求老师们在综合、归纳、概括、分析等方面下足功夫,如此方能收“传道授业解惑”之功,新时代的教学相长,也有了新的模样。
近年来,由手机承载着的网络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以前只是人们进行联络的一个工具,现如今,它的功能早已远超出通话交流的层面,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之的必需品。尤其是在有了微信等即时通讯程序后,手机的接打电话功能早已退化至忽略不计,相反,手机的其他意想不到的功能倒是被无限地开发出来。
手机取代了相机,它可以拍摄、存储图片,课堂上学生们用手机“拍笔记”即是其运用之一种;手机可以录制视频,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分享传播;在消费领域,利用手机进行的网购正侵蚀着实体门店的生存环境,它在制造并红火了物流快递业的同时,也使超市等购物场所日显冷落和萧条;更令人吃惊的当属手机网络支付功能对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进行大额股票、基金与理财产品的交易。公交车上、地铁中、高铁上,“低头一族”们用手机刷着新闻消息,和远在异国他乡的亲朋好友实时进行对话。曾经被人们视为畏途的漫长的旅程不再枯燥,你既可以用手机追电视剧,也可以戴上耳机静静地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中,与喧嚣的世界隔开一定的距离。
曾以为“玩儿手机”只能是年轻人的专利,然而,当“玩儿手机”成为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时,中老年人也顺势加入了“低头一族”,在通过手机提供的信息和功能追随时代发展步伐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再那么古板沉闷,曾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老一代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也因了手机或网络的勾连而抹平了不少。这是一个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不过,这些由手机或网络带来的变化,影响的只是我们对生活的感知方式,而我们的“生活”却依然一如既往。手机可以“拍下”笔记,可学生依然还需要学习;网络可以帮我们查找资料,研究和创新依然是教学科研的灵魂;即时通讯可以使我们知道亲人朋友的所在,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却依然需要关爱与温暖的付出;网购时花钱虽变得容易,而所花之钱却仍需一分一毫地积攒。2018年的变化,注定会在2019年延续,唯有祝愿是不变的,那就是祝所有人平安喜乐,幸福安康。
马建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