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彪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瞄准“四个关键”——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强化监督,特别是要管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探寻破解国有企业监督难题的“金钥匙”,在补齐监督短板中体现政治担当。
瞄准关键人,管住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用权行为。所谓关键人,就是指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综观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出现的种种腐败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监督管理不严,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管理的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关键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国有企业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在职责范围内负有“一岗双责”;国有企业纪委要回归本职,干好监督主业,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对责任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国有企业一把手是关键中的关键,他们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带头人”,其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工作水准,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抓住关键人首先要抓住一把手、管住公权力。实践中应大胆探索公开亮权,制订国有企业党政正职权力清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同时要合理分权,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格局。此外还必须以科学机制限权,重大事项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避免“一霸手”“一言堂”。
瞄准关键处,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轨道。从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看,在一些国有企业内职务犯罪多发,关键岗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频繁,主要根源还是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力度不够,手中权力异化得不到有效制约。因此,盯准关键处,铆住重点岗,就要加强关键岗位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约束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指导他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实践中要盯住关键,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岗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比如,国有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划拨、大额闲散资金理财、资产处置、项目审批、项目招投标、选人用人等岗位廉洁风险高,腐败易发多发且手段方式隐蔽,就应重点监督,有针对性地健全制度机制。
瞄准关键事,把准日常监督的职责边界。国有企业党委既肩负管党治党任务,又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其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新一轮国企改革,要求出资人变“管企业”为“管资本”,强化监督不是对日常事务都事无巨细地盯着,而是要瞄准“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和“六项纪律”执行情况展开监督,尤其是要精准把握好监督的边界。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实施制度创新,完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通过强有力监督推动责任落实,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贯彻落实,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把功夫下在加强制度建设上,通过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以明确,把篱笆扎得更紧,增强制度执行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国有企业在有力有效的监督下充满活力。
瞄准关键时,抓住重要时间点强化监督。监督瞄准关键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时更要加强监督。还要注重统筹结合,把重要时间节点的正风肃纪工作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建章立制,深化标本兼治。当前尤其要清醒认识“四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树倒根在,违规行为趋于隐蔽的现实情况。瞄准关键时,就要紧盯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人情往来密集、“四风”问题多发的特点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对不收敛不收手,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严肃处理。此外,特别要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监督检查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办公用房、公车配备等规定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公款宴请进入单位食堂、以培训为名公款旅游、通过电子红包送礼等方式违纪的“隐身衣”问题,确保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李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