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建飞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这种巨变主要体现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同全球化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
由于各种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被卷入了冷战对抗格局中。虽然中国很早就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于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并没有摆脱冷战对抗格局的束缚。
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提供了强大动力。如果说过去处理对外关系主要是基于安全和意识形态的动力,那么改革开放后又加上了发展的动力,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发展的动力还位居首位。基于安全和意识形态的动力通常带有对抗性,而基于发展的动力则大不相同。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只要愿意并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皆可成为合作伙伴。正是由于发展对外关系的动力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后不久,中国就摆脱了冷战对抗格局的束缚,广泛开展友好合作。可以说,中国是最早走出冷战格局的大国。
与对外政策转变相伴随,中国对国际局势特别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不仅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而且还认为“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无论是和平,还是发展,既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又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推进。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上,中国同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因此,一方面,中国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同世界各国构建伙伴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变化最为显著。以中美关系为例,即使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之后,双方合作的动力基本上也仅限于军事安全和地缘战略。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双方成为互补性极强的经济伙伴;与之相应,双方在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全球性问题挑战等方面也都成为合作伙伴。如今,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成员。
从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到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全球化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在冷战对抗时期,存在着分别基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两个平行市场”。全球化实际上处于断裂状态,或者说存在着两个“准全球化”进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加入了基于计划经济的准全球化进程,而对西方主导的基于市场经济的准全球化进程持否定、排斥态度。改革开放使中国早于多数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融入基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如今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纵观世界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凡是能够跟上全球化大潮的国家,尽管会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也能够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而那些因害怕全球化挑战而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的国家,无疑要吃经济发展滞后的苦果。
由西方开启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持续500余年,其间虽然遭遇挫折,但趋势未变。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美欧内部出现了颇为强劲的反全球化声浪,尤其是原来作为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的一些西方大国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而是试图退缩自保并且开始推行逆全球化的政策。那些有意愿继续推进全球化的西方大国在全球化困局面前则显得无能为力。全球化可谓是遇到500年未有之新情况、新挑战。
针对这种新情况新挑战,作为全球化重要受益者的新兴国家有条件也有责任成为全球化前行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最重要新兴大国之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勇于担当,向世界明示不仅要继续拥抱全球化,而且要为全球化继续前行贡献更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在新时代要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而为全球化贡献力量正是大国责任的体现。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并且成为推动全球化前行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同时继续担当全球化前行的推手。
历史表明,西方主导的以资本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存在弊端,这也是当下全球化面临新困局的根本原因。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要想当好全球化前行的新推手,就应当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其根本途径就是实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是全新的国际合作理念。如果世界各国都践行这种理念,经济全球化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受益。从全球治理的边缘角色变成推动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直有世界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也一直有为人类作更大贡献的意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使命的基础上,又担负起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已经成为既超越又包含和平与发展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课题。为推进全球治理作贡献是中国为人类作贡献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贡献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全球治理是以国家治理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如果自身治理不善,不仅很难为全球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往往还会成为全球治理的对象和累赘。当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为全球治理贡献的力量也就相对有限,正如邓小平在酝酿改革开放时所说的,“我们现在还很穷,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方面,还不可能做得很多,贡献还很小”。
随着全球化的演进,全球治理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治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掌控着全球治理主导权的西方大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上或者是丧失意愿,或者是缺少能力,从而使全球治理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格局的演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提升,西方发达国家的力量相对下降。这正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治理以及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上积极作为,表现不凡。一方面积极参与已有的全球治理重要机制的活动,在其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比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另一方面针对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弊端以及西方大国在改革现有体制机制上不积极作为的情况,中国积极探索创建新的治理机制,比如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涵盖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必将极大地促进全球治理。党的十九大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作为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方面,意味着中国在新时代将更好地充当推进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使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境界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代既是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求发展、谋和平是时代潮流,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梦想,统合起来就是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的愿景蓝图,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主权国家依然为国际社会基本主体的前提下,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已经使世界各国高度相互依赖的现实,着眼于人类面临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关乎前途命运的挑战而提出的引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不否定国家之间的差异,但更强调人类的整体性和共同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同心协力。中国作为这个理念的提出者,肯定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中国不仅以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国际社会作出了表率,而且还在外交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导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一切必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得到新的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