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江宇
近日,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研究人员认为,原因是中国在植树造林和集约农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有理由相信,“绿色发展”有望成为中国新名片。
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人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世界和未来的担当,体现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优势。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新的竞争优势,也将为人类探索新发展道路作出贡献。
西方现代化道路并没有解决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刺激了向自然界毫无节制的索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透支和破坏达到极限。从1971年开始,全球年均生态损耗就超过了承载能力,生态赤字逐渐升高。“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而今,虽然西方国家自身有比较高的生态水平,但这是以向第三世界转移污染为代价的。按此趋势,人类难免会遇到重大危机。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早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戒杀护生的思想。与此同时,中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近现代以来走过弯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绿色发展敢动真格成效明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以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中国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中国还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在西方国家,保护环境、调整能源结构、限制奢侈消费,都将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很难实现的。而中国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相得益彰,必是世界史上浓墨重彩一笔。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并非简单粗放的环保运动,而是体现制度优势、中国文化和现代观念之大成的综合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现了中国方案的思想和文化。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视察时来到“千年秀林”,在通州视察时经过“城市绿心”。这让人联想到钱学森先生曾设想过的,未来的中国“要让园林包围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几块绿地”。
正如电影《流浪地球》所隐喻的,面临被破坏的地球,中国人的反应不是逃离,而是保护、拯救和共生,改天换地,愚公移山。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证明,这是一条属于未来的宽阔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