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时事政治 > 正文

时政热点:“中国绿”为地球添生机

来源:人民网 2019-2-18 14:34:38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时政热点:“中国绿”为地球添生机”,获取更多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请微信搜索“万题库公务员考试”或访问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中国绿”,源自先进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源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源自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美国航天局日前在社交媒体发文:“世界比20年前更绿了!”美国航天局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更令人惊喜的是,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绿化模式成效非常突出”“感谢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外国网友纷纷表达真诚赞誉。

  森林频遭滥伐、动植物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侵蚀,面对这个世界难题,中国引领全球绿化面积“逆袭”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为地球增添绿色,已是中国数十年的不懈追求。无论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高原上接力,创造出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还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经过几代人的治理,止沙生绿,被联合国官员盛赞“值得世界所有国家向中国致敬”,还是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经过近30年艰辛治理,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绿”,源自先进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时代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凝聚起广泛共识。如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和词汇已被纳入联合国文件,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称赞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中国绿”,源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智慧正不断拓宽绿色发展之路。研究数据显示,过去17年,中国新增绿色面积的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农业。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去年发表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短短4年间,中国治理空气污染取得的进步“不管从哪种标准说都相当卓越”,而美国完成同样的任务用了数十年。联合国官员更是盛赞中国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快的背后,是中国的绿色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

  “中国绿”,源自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追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与实施,出资200亿元人民币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将绿色发展合作计划纳入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提供着智慧和行动支撑。

  “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有西方学者称赞。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为了创造和呵护盎然生机,中国在努力,并且真诚地同世界各国一起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8日 03 版)

  相关推荐:

  2019年2月第1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2019年2月第1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地位

  时政热点:把握“绿色机遇” 积聚“绿色动力”

  2019年公务员考试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公考通关
获取2019国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9国考答案解析
获取2019国考面试指导
获取历年公考真题试卷

公务员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公务员考试"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wangyan2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