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3 页:言语理解 |
第 7 页:数量关系 |
第 9 页:判断推理 |
第 13 页:资料分析 |
31【题干】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选项】
A.司空见惯 兼收并蓄
B.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
C.妇孺皆知 精益求精
D.拾人牙慧 融会贯通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分析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与前文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构成对应,这句话指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故横线处要体现创新之意,对应B项“推陈出新”,即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A项“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重在强调“包容”、C项“精益求精”,指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D项“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重在强调“融合通达”,这三项均不能体现出“创新”的含义,无法与文段构成对应,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是……不是……”表达反义并列的关系,故横线处所填词语与“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语意相反,“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强调独特、先进的见解,B项“人云亦云”意为只会随声附和,没有主见,能够与之构成反义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从“中华之道”中萃取“中华智慧”》
【考点】成语填空
32【题干】新中国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空间规划上已初步形成了八个主要_____,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乡村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大都市规划、大都市区规划、大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和湾区规划。但由于缺乏系统的_____和深入的研究,很多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不够清楚,这给实际的规划和建设带来诸多的不便和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选项】
A.层次 调查 阻碍
B.部分 考察 负担
C.层级 梳理 混乱
D.维度 分析 困难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横线后可知,空间规划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的,B项“部分”,指整体中的局部,整体里的一些个体,D项“维度”,为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层次”,指同一事物由大小、高低等不同而形成的区别,C项“层级”,即层次、级别,在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分级,语意更丰富,而且文段中空间规划是按照“乡村、城镇、城市、都市、大都市等”一级一级来划分的,因此C项更符合文意;
第二空验证,“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搭配恰当;
第三空验证,根据前文“很多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不够清楚”,这给实际规划和建设带来混乱,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走进“单体城市”推进大都市圈规划建设》
【考点】实词填空
33【题干】东北人喜欢的酸菜,四川人喜欢的泡菜,广东人喜欢的梅菜,都是依靠时间“_____”的美食。但在腌制食品中存在的亚硝酸盐,是健康的一大威胁。更何况很多中国家庭还特别喜欢自制腌制品,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发中毒。腌制品和腐败食物,美味和损伤,有时候只是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选项】
A.精雕细琢 广泛 一墙之隔
B.点石成金 少量 一念之差
C.脱胎换骨 普通 一步之遥
D.改头换面 长期 一时之选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根据“有时候只是”可知前文是对横线处的解释,根据前文,可知若操作得当,那么食品就是美味的腌制品,若操作不得当,可能就是损伤的腐败食品,因此食品美味损伤与否,差距其实并不大,A项“一墙之隔”与C项“一步之遥”均可表示距离接近,只有一步或一墙的距离,保留。B项“一念之差”侧重于不好的念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文段想腌制美味的食物并非不好的念头,初衷是好的,只是可能操作不当而已,排除;D项“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优秀的人才,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广泛”与“普遍”意思相近不做排除;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酸菜泡菜等腌制食品是普通菜品经过时间的积淀之后,与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美味,C项“脱胎换骨”原指重新做人,这里指彻底改变,双引号起到了形象化表达的作用;而A项“精雕细琢”是指做事情细致认真,精益求精,不能体现出变化大的意思,文中也体现不出腌制的过程非常细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新周刊“‘越陈越香’是国人的饮食观念?美味和损伤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考点】混搭填空
34【题干】随着汽车电动化的不断发展,国内造车新势力_____,传统车企亦纷纷转战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点不断。但转型时期谈全面推行纯电动汽车略显,具有综合性强、用户接受度高等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性产品了当前的市场,车主纷纷投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怀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选项】
A.跃跃欲试 激进 拓展
B.异军突起 超前 适应
C.独占鳌头 夸张 迎合
D.风起云涌 乐观 占领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横线填入成语搭配国内造车新势力,根据后文“车企纷纷转战新能源,新能源领域热点不断”可知,应体现出电动新能源汽车在整个国内造车行业中发展、崛起。B项“异军突起”是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D项“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二者都能体现出新能源发展、崛起之意,保留;A项“跃跃欲试”是指内心急切想试一试,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而后文“纷纷转战、热点不断”表明已经将想法落实行动,排除;C项“独占鳌头”一定是指占领首位,获取第一,文段只是表明发展得很好,无法体现位居第一,排除。
第二空,横线前出现转折词“但”,与前文发展势头猛烈构成转折关系,强调当下“全面推行纯电动汽车”的现实情况,“略显超前”、“略显乐观”均可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事实上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保留;
第三空,横线后“车主投向混合动力汽车怀抱”为最终的结果,则横线处应该是其产生的原因,B项正因为混合动力“适应”市场,所以车主选择混合动力,符合因果关系,当选;D项“占领市场”是一个最终结果,只有车主纷纷选择混合动力,它才能占领市场,而非先占领再选择,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能源报:混动扛起车企转型大旗》
【考点】混搭填空
35【题干】当中原的青铜文化如火如荼之时,面对铜料欠缺的窘境,务实的越人_____,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纪元。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的面貌都_____,古老越地的陶瓷业也是如此。进入东汉,过去的原始瓷退出历史的舞台,一种面貌全新的青瓷在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的窑场随之诞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选项】
A.另辟蹊径 焕然一新 悄然
B.独具慧眼 蒸蒸日上 突然
C.天马行空 日新月异 黯然
D.因地制宜 朝气蓬勃 淡然
【答案】A
【解析】第一空,根据“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纪元”可知,填入横线处的成语表示越人面对铜料欠缺的窘境时,进行了创新,A项“另辟蹊径”即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符合文意,当选。B项“独具慧眼”是指具有别人没有的眼光或见识;C项“天马行空”形容气势豪放,不受约束,也形容言论空泛,不着边际;D项“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三项均无法体现创新之意,均可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后文“古老越地的陶瓷业也是如此”以及“面貌全新”可知,秦汉时期各行各业的面貌与越地陶瓷业均有新的面貌,A项“焕然一新”符合文意。
第三空代入验证,“悄然退出历史的舞台”,搭配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越人陶瓷贸易之路》
【考点】混搭填空
36【题干】染色食品曝光后,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食品色素仅仅是改变颜色,只有“悦目”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染色呢?事实并非如此。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对食物的选择。现代食品技术中有一个领域,就是专门研究食物的各种性质如何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感受的。成分和加工过程完全相同的食物,仅仅是所采用的颜色不同,就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显著不同,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 )。
【选项】
A.你不知道的食品添加剂
B.食品色素背后的心理学
C.哪些因素影响食物味道
D.现代食品制作中的染色技术
【答案】B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食品色素给食物染色,随后通过“事实并非如此……”对问题进行回答,指出“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后文通过论述现代食品技术研究表明,食物的颜色不同,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评价和选择,是对前文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重在强调“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体验”和“选择”都表明食物色素会对人的心理层面产生影响,对应B项。
A项,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是“食品色素”,选项中“食品添加剂”概念扩大且表述不明确,排除;
C项,“哪些因素”指多种因素,文段只提到了一种因素,即“食品色素”,且文段并非论述“影响食物的味道”,而是“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即影响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而非食物的客观味道,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染色技术是如何操作和实施的,故“染色技术”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食物“掉色”一定是染色吗?》
【考点】标题填入题
37【题干】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 )。
【选项】
A.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
B.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
C.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
D.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介绍科学文化建设对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来说非常重要,接着提出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随后通过“不仅表现在……更表现在……”具体介绍了文化自信的表现,尾句通过转折词“尽管……但……”和“更需要”引出对策,最后通过指代词“这”对前文进行总结,故文段的重点在尾句,强调的是科学文化建设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对应D项。
A项,为尾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提到“科学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词,排除。
B项,对应首句话题引入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提到“文化自信”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判断……的标准”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且没有提到“科学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这两个主题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考点】中心理解题
38【题干】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的过程中,普通采用信号绳作为主要通信工具,即通过对信号绳的拉、抖组成系列信号来实现对陆上的简易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便捷、直接,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号绳仅能实现有限信息量的表达,且信号传输过程极易受复杂海水环境影响而中断或失效,带来安全隐患。2015年,就曾有潜水员的信号绳被缠住而险些发生事故。可以说,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时,是真正的命悬一“线”。针对信号绳的诸多弊病,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向军事潜水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逐渐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发热点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 )。
【选项】
A.军事潜水领域智能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
B.信号绳在军事领域传递信息中的缺陷
C.日常生活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
D.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穿戴设备的前景预期
【答案】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指出由于信号绳具有弊端,且在民用领域中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很迅速,因此面向军事潜水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故文段引出的核心话题为“军事潜水领域的智能穿戴设备”,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下文应围绕这一话题具体展开论述,对应A项。
B项对应尾句之前的内容,为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内容,排除。
C、D两项均未提及“军事潜水领域”这一话题,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让潜水员不再命悬一“线”》
【考点】接语选择
39【题干】太赫兹波具备微波和红外辐射所没有的独特属性。太赫兹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且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等“独门绝技”,可一眼“看透”墙体进而对房屋内部进行扫描,是复杂战场环境下成像寻敌的理想技术。虽然太赫兹波在大气中传输时易受各类气候条件影响,传输距离有限,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短板”恰恰成为太赫兹通信的又一技术“专长”。比如在遇到大气衰减时,太赫兹波的信号根本无法传播到敌人的无线电监听机构中,因此可实现隐蔽的近距离通信。
这段文字没有提到太赫兹波的( )。
【选项】
A.物理特性
B.特殊优势
C.应用场景
D.发现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太赫兹波具有微波和红外辐射所没有的独特属性”及“频率高、波长短”可知,A项“物理特性”文段提及,排除;根据“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等‘独门绝技’”及“这一‘短板’恰恰成为……‘专长’”可知,B项“特殊优势”文段提及,排除;根据“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及“是复杂战场环境下成像寻敌的理想技术”可知,C项“应用场景”文段提及,排除;D项,“发现过程”即太赫兹如何一步步被发现的,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谁先掌握太赫兹技术,谁就将占据未来军事制高点》
【考点】细节判断题
40【题干】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充分就业目标都更为关注。一般来讲,外国输入的产品会和本国生产的产品形成竞争,一旦本国产品被进口商品替代,从事该项产品生产的本国工人就会失业,这是引起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通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起到替代对外贸易的作用。鼓励中国企业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贸易伙伴国家,一方面可以替代对目标国的出口,增加目标国的就业;另一方面,对外投资企业在当地生产、当地出售,依然可以获得出口的利润,还减少了来自本国的顺差,同样可以避免贸易摩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选项】
A.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逐渐增多
B.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摩擦
C.金融危机有可能影响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D.就业保护是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关注就业,接下来分析引起贸易摩擦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随后指出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后文通过“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并列结构具体阐述发展对外投资的作用,即可以避免贸易摩擦,故文段重点强调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解决贸易摩擦的问题,对应B项。
A项,没有提到“贸易摩擦”这一主题词,偏离中心,排除;
C项,“金融危机”对应首句的表述,为背景引入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为分析原因的内容,非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做法可以解决贸易摩擦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由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
【考点】中心理解题
2019国家公务员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