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同伴交流学习,专家从不同角度提供指导。社区工作压力比较大,事情多而杂,居民需求多样,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需要沟通协调很多工作,经常是力不从心。很高兴能参加助力计划,现在我更加认同社会工作,也拓展了思路,把学到的经验用在实际工作中。希望助力计划能一直做下去,希望能继续参与到其中。”一名参与助力计划——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的东城区社区持证社会工作者写道。
社区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对于社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压力也很大。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针对东城区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在东城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持续三年开展助力计划,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供持续深入专业支持,增强社区社会工作者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出了专题培训+小组辅导+个案督导+实地参访等多元化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模式,持续有效推动东城区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为社区社会工作者注入力量。
调研先行,精准了解社区工作者的需求
2017年,北京协作者在东城区民政局支持下,继2014年、2016年,开展了第三次东城区社区社会工作者现状与需求调研,对434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调研发现东城区社区工作者专业发展与需求。
2017年由北京协作者、东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共同开展实施的《东城区社区社会工作者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调查显示,东城区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的三个问题是: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看不到发展前景、不被理解和认同。
图一 社区工作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2017年)
而在专业培训内容方面,东城区社区社会工作者认为目前最需要的三项培训内容,依次为:社会工作实务、项目设计与管理、志愿者管理。
图二 社区工作者最需要的培训内容(2017年)
而对于社区社会工作者喜欢的能力建设的方式,调查中发现,社区社会工作者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是参与体验式,同时,调查显示,各类培训方式上差别不大,这也说明社区社会工作者也更倾向于更加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图三 社区工作者喜欢的培训形式(2017年)
从本土到西方,从理论到实践,助力计划有效回应社区工作者的需求
2017年,在东城区民政局支持下,北京协作者结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继续开展助力计划——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育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协作者通过专题培训、小组辅导、个案督导、参访交流都等多元化形式,提供综合性、持续深入专业支持。
助力计划从2017年5月启动以来,截止到目前专题工作坊采用主题分享及案例解析的形式,陆续邀请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陈涛分享本土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和服务、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罗瑞分享西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实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分享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服务创新、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此外,组织社区工作者实地走访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进行实地交流学习。127名东城区社区工作者通过助力计划从本土社区社会工作到西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从社区工作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多角度拓展学习,不仅仅丰富了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也拓展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思路。
在专题培训和实地交流之余,助力计划还针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实务、工作关系、组织管理、项目运作、个人发展等社区工作者的困惑,进行日常督导和小组督导,58名社区工作者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提出了个别督导的困惑,北京协作者进行一对一的督导支持。此外,为加强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互助支持,9月27日、28日,助力计划将开展2次小组辅导,根据社区工作者共性需求和挑战,提供减压、沟通2个主题小组辅导,搭建同伴交流、互助支持的平台。届时,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孙莹老师,将带领30名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头脑风暴、案例教学形式,鼓励学员说出社区工作中的压力源和沟通困境,讨论有效经验,提升应对能力,从而轻装上阵,增强工作信心。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