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儿童保护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如何创新服务,迎接少子化、家庭观念变化、儿童权益保护的挑战?如何分工合作,在儿童福利领域搭建家庭、社会、政府与市场的治理框架?如何开展证据为本的研究,切实推动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科学化?
5月29日-30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促进友好环境,服务儿童需求”儿童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围绕“儿童福利、儿童保护与社会工作”“儿童友好型社区”“社会组织、教育公平与教育创新”等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
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轩福贞表示,大会聚焦的儿童保护主题是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也是社会工作的时代使命;华理的社会工作要扎根中国,强化本土化的社会服务能力,致力于回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这一现实。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社工学院和永真基金会共同研发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的内涵。指南的目标是推动中国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建设,以促进儿童友好在社区层面的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基本原则是儿童为中心的权利、优先、参与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普惠公平,最大化利用社区公共资源,特别强调尊重社区本地文化。
据了解,在制定的39个指标中,建设指南对政府建立儿童保护机制、普惠的公共服务、财务预算和普及儿友好的观念都有具体的要求;在空间友好上,对于儿童参与社区规划和设计的方法制定了具体的策略;在服务友好上,对于建立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和儿童参与反馈机制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同时何雪松教授还强调,在实务中,要通过培训和研讨会让儿友好在不同社区因地制宜的落地;在行动研究中,要对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地区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跟踪数据库,进行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监测,以促进证据为本的政策出台。
美国社会工作研究协会原主席、美国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学院院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院长James Williams教授在大会主题演讲中指出,生态系统理论对于理解儿童发展与儿童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医疗可及性、教育以及更大环境的影响因素。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共同健康”的概念,建议在研究和实务中要加强对环境的干预,他认为儿童建立友好型的社区就是可持续发展、共同健康的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许文青在“赤脚社工提供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的经验与挑战”中介绍到,赤脚社工作为2010年我国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试点的项目,借鉴我国建国后的“赤脚医生”制度,因地制宜在当地选择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有信用有威望、热爱儿童事业的当地居民,通过短期社工专业培训,对本村、本地区的儿童进行困境监测,开展申请救助、社会心理支持、亲职教育等服务。研究发现,赤脚社工在信息收集与监测、意外伤害防范、儿童心理支持、儿童政策的宣传、福利资源的链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岗位设置不明确、转介机构不充分的困惑。
此外,大会的五个分论坛还对当下广受社会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校园欺凌”“亲密关系与儿童虐待”“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心理服务”“教育的不平等问题”“教育创新与社会组织介入”“中国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评估”等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