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又称“助人者”,社会工作者不同于一般的从事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国际社会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几个标准:持有社会工作执业证照,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受社会工作道德伦理和职业守则制约,从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协会,以社会工作作为职业。由此可见,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化,职业化很强的工作。对一个成熟的社会工作者而言,必须完成将专业的外在要求转变为个人内在动机的过程。
作为一项非营利,慈善性质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是相当的高的。
首先一项就是社会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这里说的哲学素养主要是强调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社会工作是一种在价值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应用型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一方面决定了专业知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案主的行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制约着社会工作者的观念和行动。列维说过“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不仅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对于人们,它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的理念……对普通凡人不能期待的实践和关照却都可以期待与他们(社会工作者)。”因而,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要拥有理想主义的情怀。
社会工作者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体格是我们从事某项事业的前提条件。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对“健康”定义是指“一个人,不仅体质上未患疾病,还包括心理生活以及社交生活正常。”社会工作者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职业,要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并作出正确的信息反馈,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心理健康者对现实世界及他人的认识是客观的,如实的,很少受主观偏见的影响,也不需要歪曲事实。能择清案主个性中的不真实的一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比较准确的判断案主的各种情感。因此,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对现实与他人的洞察鉴别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否则,他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谋求事业的成功,也必须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如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么既不利于自己的健康,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者善于与他人接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广泛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经验,开放的胸怀才可能是主人这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热情走进案主的世界,更好的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强烈的求成动机。社会工作的成效具有间接性,长期性和潜在性。社会工作是否能取得社会工作者的预期效果往往要到最后时刻才能见分晓。正因为这样,社会工作者强烈的求成动机就显得格外必要。动机是推动行动的直接动因,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打交道的时候难免遇到挫折,在此情况下,求成动机微弱的人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失误开脱,而不思进取;反之,具有强烈求成动机的人,面对失败会迎难而上,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努力。社会工作者求成动机的强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
社会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心境,乐观进取的精神,对案主抱有积极的期望,不惧挫折,充满信心,工作成功的系数将会大大增加。
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专业活动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社会学工作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必须拥有各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撑。
与社会工作联系最最紧密的两门专业学科是心理学和社会学。
社会工作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学的应用性学科,所以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基本的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关于人和社会的理论以及人的成长的理论。社会工作学是一门专业助人的学科,实践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心理学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学科知识。这些都用利于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
当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基础知识,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等等。总之,社会工作者必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专才”,而且是深谙社会实践的“通才”。
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社会工作的对象一般是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极高的道德素养,以助人为乐,利他主义和牺牲奉献作为自己的道德标杆。将社会提倡的高尚道德水准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用心对待受助者。积极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同时,社会工作者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挑战社会不公,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抵制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直至其得到改善,改良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使受助者的心理和生理都能适应合理的社会环境,最终使有困难的社会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才有可能胜任这一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的真正精英。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使所有人都能得到全面的,最大化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工作者又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倡导者。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应当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但同时更应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投身社会工作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