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方二维码 |
下载万题库估分 |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
1.C.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2.B.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3.A.注重了学生的差别性
4.D.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5.D.罢免上一级人代会的个别代表
6.A.应当改进,科技馆应为师生参观提供便利
7.C.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督促小雨父母改正
8.A.正确,保障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
9.A.潘某监护人
10.B.错误,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有参加考试的权利
11.C.不合法,出版社应该实现取得梓轩的授权
12.B.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
13.D.建议学校劝退欺负小娟的学生
14.D.会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5.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C.不同角色责任引发的行为冲突
17.B.沙漠
18.C.维西威火山
19.D.斯蒂芬森
20.A.城濮之战
21.A.西班牙内战
22.C.《宇宙峰》
23.B.海顿
24.A.苗族
25.B.82.4
26.D.6
27.D.字符
28.D.丈夫-妻子
29.C.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大题,每道大题14分)
30题:学生观
参考答案:材料中,罗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肯定与发扬。
首先,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宽容对待学生材料中,罗老师肯定了小爱的独特思维,表扬了小萌的字迹清秀等,并没有因为学生的不足就批评、放弃他,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其次,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材料中,当有同学做错题时,罗老师并设有批评学生,而是不断鼓励学生再细心些、图画得再规范些就更好了。点评作业时奖老师分类点评同—们不同的解题情况,并对答错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最后,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尝生是学的主体,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材料中,小涛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时,罗老师及时肯定小涛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充分发挥真主动性、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立意必的人。绪生所述,作为教师,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生活。
31题:教师职业道德
参考答案:材料中,于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并实践。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中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其他老师把”我”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从不提问“我”,但是于老师关心量护全体学生,时不时将眼光停留在我的身上,说明老师有关注的“我”。这些都体配了于老师卖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心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分、自觉抵智有偿家教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我”是一个差生,于老师从未放弃过“我”,学习上不断鼓励“我”。还经常和“我”的父母联系,告诉他们“我”在学校的进步。这些都体现了于老师坚守高尚情操。尊重家长。再次,于老师的教育行,为合“教书人”要书、“教书人”要求物师通循教育规律,实生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请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武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于老师让“我”当升旗手,循循善诱,不断鼓励“我”,让“我”从当护旗手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迁移到学习上。这些都体现了于老数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最后,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爱岗敬业的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于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认真挑选护旗手,在和学生家长积极联系,让家里帮助“我”练习。这些都体现了于老师对最育工作的高度负责,勤恳敬业,不敷衍塞责学生。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32题:
【参考答案】
(1):①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②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③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2)特点:①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②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③有助于更深刻地体现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与行稳致远的道路。
效果:①以美育德是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②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
三、写作题(共1道大题,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科技与传统文化;
2.文化自信;
3.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
【参考答案】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这些高科技产品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亦有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浪漫结合。
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主题,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这一关系来思考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
考生可以先概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事例,然后提出论点“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中间用三个分论点论述,如“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人文助力科技发展”“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科技强化人文传承”“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最后回顾观点,号召青年们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翅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相关推荐: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