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教学实施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有所了解。
第七节 学习方式
高频考点提要
1.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2.知识的学习;3.技能的学习。
高频考点速记
一、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复述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2)精细力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3)组织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①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②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是最常用的元认知监控方法。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导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1)时间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设置的目的是消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外界因素,做好学习准备。
第一,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等;第二,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等;
(3)努力管理策略
具体包括: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等。
(4)资源利用策略
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老师的帮助、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等)。
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一)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类型
(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及认识深度的不同。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2)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3)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陈述性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①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一般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完成的。
②知识的巩固
知识的巩同是指个体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等方式对已经理解了的知识进行长久的保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③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其实质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去解决相关问题。
(2)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即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①陈述性阶段;②程序性阶段;③自动化阶段。
4.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1)概念获得
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个体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2)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①概念教学的两种方法
第一,从例子到规则。
第二,从规则到例子。
②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
第一,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第二,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第三,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第四,运用变式。
第五,恰当的运用比较。
(二)技能的学习
1.技能概述
(1)技能的含义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①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②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③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④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但是要注意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打破框架才会有新的飞跃。
练习曲线的特点: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为了促进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3.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①原型定向
②原型操作
③原型内化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