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周 |
第 2 页:第二周 |
第 3 页:第三周 |
第 4 页:第四周 |
本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考生进步最快的阶段,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只是对自己总体把握,做到有的放矢,考生学会自己整体把握招教考试的出题的题型、思路,考试中所涉及的考试重难点,要想在招教考试中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不跑“马拉松”式的费力费时的苦差事,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分数,在笔、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来说,在准备工作中还需要考生做好以下三个工作:
总体把握,即分学科进行小结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育学除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学整个学科的把握,所有的知识点都侧重于记忆,基本上所考查的所有的知识都能在书上找到,故对那些记忆力好的考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而对于不擅长记忆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是痛苦的。不管你属于哪种考生,都不用太担心,因为教育学有其突出的特点可以给大家参考,比如:整体的十章内容可以分为宏观的教育原理,中观的教育系统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而每一章又有对于记忆力好的考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很快记忆知识要点;而对于不太擅长记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做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这十章的内容,每一章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在里面,章节和内容之间是环环相扣的。
拿第一章第一节举例说明下:题口是教育与教育学,共两节内容,第一节是教育,第二节是教育学。第一节共讲了什么内容呢:它告诉大家“教育”一词是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哪里?教育的概念是什么?由此引出教育的三要素;既然教育跟其他的教育有不同之处,教育与其他一切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
这就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永远依据于社会而存在,教育应该有其自身的社会属性;教育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的,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史如何发展的呢?现代教育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第一节就完整了。心理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理解,在课本一般找不到具体的答案。大家也可以先用刚刚教育学的方法先整体把握心理学科,在根据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来复习。
比如心理学不会考你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什么是视觉适应?而是会出一道题:
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考查大家的就是理解能力,这样的题口还有很多,大家想要在心理学中拿下高分,势必要看透看懂每一个知识点。
分题型汇总
上面已经分析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可以分题型对教育综合知识进行把握。在复习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教育综合知识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开,分别进行集中精力总攻,例如:总结所有教综中出现150道简答题,按照自己总结或者上课老师讲解的答题技巧,再次背诵简答题,不但要达到成诵程度,还要学会过渡学习,力求每一个简答题都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在笔试中出现暂时性遗忘。不管笔试中出什么样的简答,都会不慌不忙。如以下总结:
第二部分心理学
主要:
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观察力的培养
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5.科学概念的掌握
6.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
7.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8.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0.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1.人格的影响因素
12.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专攻难度较大的题目
通过几轮的复习和总攻,大家对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真正的拔高题也是大家最容易失分的部分是论述、案例分析或作文题。那么,大家就应该针对这样的题型,做到坐下来钻进去,用专门的时间段来整理和钻研论述、案例分析或作文题,总结论述、案例分析或作文题的解题技巧,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论述、案例分析或作文题是难度较大的题口,不是考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自己就能做出来的。需要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下面我们针对每一题举例说明:
(1)论述题:自己总结简答与论述的区别在哪里?
如下面这题:
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考分高,就是办学质量高,于是以创建名校为目标,狠抓智育,以考分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优劣和教师的教学。结果少数尖子生上去了,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一般化水平。由于学习的压力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了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试析:
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口的基本精神的掌握。
【老师点睛】
①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不符合教育口的的基本精神。
②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口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口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口的的基本精神:首先,国家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其次,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名校不仅仅是依靠少数优秀学生为学校树品牌,而是建立在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后,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背景下“高分低能”的现象。
(2)总结案例分析的一些万能的答题角度。
如下面这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总结案例中常用的十八种万能答题角度:如职业道德,教师素养,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
【老师点睛】
①这位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
②根据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位教师直接严厉地批评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符合教师职业素养。
③根据新课改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而这位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促进自己的成长。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相长原则。
④根据《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违背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是违法行为。
⑤根据教师素养的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具备教学能力素养和道德素养。这位教师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是自身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素养不足的表现。⑥根据以上分析,所以这位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
除此以外,案例分析在答题的要求和格式方面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希望各位考生加以注意。
(3)写作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老师点睛】
这一段文字的含义是: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教学的人一定要知道它。人在求学时,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寡少,有的失于轻视,有的失于中止。这四样,是不同的心理。知道他的心理,然后能够挽救他的过失。教育者,是使人增长美善而挽救其过失的人。
考生可以从自己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写说明文、议论文,还可以写教学叙事、案例来说明教师教学中长善救失的重大作用。
(4)寻找本省所有历年真题(或参加真题演练班)有针对性演练。
这样做的口的有三个:
首先,补充超纲题。教师招聘考试难度较大,有很多题口是超纲题。考生考试过程中需要做到把书读薄,然后再把薄书读厚的过程。把书读厚的过程就是补充一些超纲题。
其次,了解本省考试特点。比如有些地区考作文题,有些地区不考作文题。有些地区习惯案例分析出两道题,有些地区没有案例分析。并不是一个模板通用所有地区,考生需要收集本地历年真题。
最后,很好地总结历年题口中多次出现的重复题,熟悉重要知识点,对出现频次特别高的题口重点掌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