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目:人们都说“孩子才是给成人上了一课”这是为什么?
在教师资格面试考试中,进入考场后首先要回答两道规定性问题(结构化),然后是试讲(演示)和答辩(陈述)。结构化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因此了解结构化问答的提问方式和作答的思路或技巧,更利于考生沉着应答,也为后期的试讲和答辩奠定基础。结构化题型大致分为认知和实践两大类,其中认知类主要考查对专业知识、名人名言、教育观点、时政热点等内容的看法、观点和意见,提问通常是“你怎么看?”、“为什么?”。实践类主要考查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保育、教育、应急应变、人际关系、活动组织五大类。提问通常是“你怎么做?”、“你怎么办?”。每个类别有其对应的作答思路和技巧,因此在拿到题目时可以先确定所属的类别,再根据对应的作答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分条列点进行作答即可。
人们都说“孩子才是给成人上了一课”这是为什么?根据提问可知属于认知类的问题,通常大众认为是成人给孩子上课给孩子指导,但题中提到“孩子才是给成人上了一课”,这一句话引导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因此属于教育观点类的问题。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分为两大步骤:
第一步:提炼观点
首先需要分析题干中主要表达的观点,可以适当对观点进行解释,再提出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或者态度。具体做法:根据题干得知这观点与我们平常的教育观点相悖,通常大众认为是成人给孩子上课给孩子指导,而这里强调孩子才是给成人上了一课,因此倡导成人转变原有的教育观点。
第二步:联系实际
首先可以分析主体,比如从教师、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等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不同主体当前的教育观点或者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与题干倡导的理念是否匹配。其次分析为什么要践行这一观点或者支持这一观点(举例或者说理论证观点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践行观点的具体措施(根据具体主体去说明具体的措施)。
具体做法:采用分析主体的方式,具体到谁需要转变教育的观念。这里重点思考要与对孩子施加教育的成人出发,教师是对孩子施加教育的专门人员,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家长要有正确的教养方式,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一惯性。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社会去尊重和引领这一观点。因此提取出三个主体,再根据主体去说明观点的重要性,说明具体的措施。
在考试中,该类型的题目考察较灵活,考生需掌握其答题思路、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即可,下面是这道题的示范作答:
(1)提炼观点
孩子才是给成人上了一课,这一观点与我们平常的教育观点相悖,通常我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成人给孩子上课教给孩子道理,给孩子指导教会孩子生存,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为孩子上了无数堂课,但确实很多时候,孩子也能教会我很多东西。因此我们成人也应该转变原有的教育观点。
(2)联系主体
作为教师而言,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虚心好学,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极少有教师会虚心地把孩子当做学习对象。其实通过日常和孩子们的密切相处,我从孩子们身上能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例如: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倾听力和观察力等等。因此教师其实和孩子互为师者,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要把自己当作绝对权威,应虚心的与孩子共处,教会孩子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学习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而言,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父母便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教导孩子说话、走路、做人的道理等等。然而我们有时回头细想,是否会扪心自问,成长的路上只有父母在教育孩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生活中,时常有一些事会让我们觉得被孩子上了一节深刻的人生课。有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的心里当时该有多么的失望,但其实儿子想的是:“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就都尝一口再决定”因此家长们也需要转变自己的观点,不要一味地提倡家长的权威,孩子只能服从,而是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学习孩子们身上的宝贵品质。
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倡导把孩子培养为“真善美”的人。网上有这样一段很火的视频:一个司机随手把空矿泉水瓶扔出了车窗,一个小萌娃误以为是别人东西掉了,便帮忙捡起还了回去。因此这件小事警醒着我们所有的大人,孩子们的身上拥有着很多大人已经遗失的真善美,而长大的我们需要弯下“成人的腰”,学习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看这个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好,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真善美的社会。
学习不是小孩子的专利,成人固然有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孩子也有很多成人不具备的东西,因此在漫漫的生命长河里,孩子和成人只有互相学习,才能更好的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