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目:就餐时有道蘑菇炖鸡腿,老师先让孩子把蘑菇都吃了,然后才能领鸡腿,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题干中老师先让孩子把蘑菇吃完,才能领鸡腿,主要原因是怕孩子挑食、偏食,只吃肉不吃蔬菜,故采取这样的措施,该问题的侧重点在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或合理。因此根据以上可判定该题目属于饮食习惯中的挑食问题。属于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实践类中的保育问题,在考试中较为常见。故针对这类问题,我们的作答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综合分析
(1)明确定位
由于这道题与平时常规题目的出题角度有所差异,平常的问题更多在于,如:“针对孩子挑食或偏食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做。”而这道题侧重点在于针对教师的做法,你怎么看待。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根据保育类中就孩子的挑食问题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其做法正确与否,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析核心问题
接下来可具体分析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如:孩子存在挑食、偏食情况,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的消极影响,并且若长期偏食、挑食的孩子会在外形上容易形成过度肥胖或者过度瘦小,最终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智力正常发育。
2.解决问题
在这里我们可根据具体原因去解决问题,给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因此更多强调我们如何去“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答题点。由于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时更多从教师自身这个主体出发。其次,同伴之间具有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的作用,所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也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家庭是幼儿园有力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也要注意家园合作,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一惯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从教师、同伴、幼儿园以及家园合作等角度出发。
(1)教师角度:组织有关良好饮食的活动;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做到不急于求成。
(2)同伴角度: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儿本身爱模仿,以直接的观察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可充分利用同伴的积极影响,以此改正挑食的不良习惯。
(3)幼儿园角度:幼儿园可根据各个班里孩子的饮食情况,可在饭菜的品种、颜色、以及造型等方面入手,激发幼儿的食欲。
(4)家园合作角度:家长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其次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养成。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下是关于这道题的示范作答:
1.综合分析
(1)明确定位:幼儿教师先给幼儿吃蔬菜的行为是不太合理的。该教师可能是因为害怕孩子只吃鸡腿,不吃蔬菜,从而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故采取这样的方式。但教师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同时,应注意采取合理方式去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采取强制措施。
(2)分析核心问题
挑食是幼儿比较常见的问题,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易出现较多的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例如,不爱吃蔬菜,不爱吃肉甚至不吃米饭等情况。虽然一次两次的挑食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等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引导,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解决问题(重点作答)
(1)教师自身可做到:首先,可以组织有关良好饮食的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比如:《均衡饮食最健康》、《爱吃蔬菜身体好》等有关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绘本或游戏,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绘本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对身体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平时也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最后由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故教师在平日孩子的饮食中要耐心引导,循序渐进,不能幼儿改不掉就大声进行呵斥,以加剧幼儿的不良表现和心理压力。
(2)发挥同伴榜样作用: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儿本身爱模仿,以直接的观察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可充分利用同伴的积极影响,对于班里不挑食的孩子可以适当进行表扬,如:豆豆小朋友,你把青菜都吃得这么干净,你真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老师给为你竖起大拇指。利用这样的方式激发挑食、偏食孩子的积极模仿学习,以此改正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幼儿园的膳食管理:幼儿园可根据各个班里孩子的饮食情况,与后勤厨房沟通可在饭菜的品种的多样化、多变及合理搭配,在烹调制作的质量包括色香味及其造型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进餐食欲,每顿饭菜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4)家园合作的力量: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沟通自身要做到不挑食,在幼儿面前,不去强调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甚至于不能对幼儿的挑食持无所谓的态度,如:“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做到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