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有机物与营养
1.题目:九年级《有机物与营养》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谚语导入,激发情感
上课之初教师提出谚语: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并提问:“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只有六大基本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教师介绍人摄入的物质中除了水、无机盐和空气外,均为有机化合物。
2、教师播放米饭、馒头烧焦后产生黑色的残留物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黑色物质是什么?
3、通过小组发言得出: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教师讲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物。
4、教师介绍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0,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并提问:糖类物质有哪些种类?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出淀粉是大体摄入糖类的主要物质。并播放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葡糖糖的报考视频。
6、教师介绍淀粉重要的一个性质:遇碘变蓝。并组织学生分别向面包片、土豆片、香蕉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让学生辨别哪些物质是有机物,哪些物质是无机物,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1、提问:化学中将物质分为哪几种呢?
明确: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
2、提问:人体中常见的糖类有那些?
明确:葡萄糖、淀粉、蔗糖。
3、提问:淀粉有何特殊的性质?
明确:淀粉遇碘变蓝。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人体内营养物质的科普小文章,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参考解析: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进行图片展示,自然界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得氧气;工业上可通过工业生产获得氧气;在实验室中,我们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分解获得氧气。那么,在实验室还能不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氧气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分析原因。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实验2:取一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回答】实验1有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实验2有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思考得出木条复燃的原因是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实验2中产生大量氧气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3:取反应完后的实验2的试管(课前准备以节约时间),倒掉上层清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待试管中没有现象时,再重复本操作。
【教师引导】如果重复实验3,待反应结束以后,倒掉上层清液,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还能看到木条复燃。实验重复多次都能看到同样的现象,推测二氧化锰的性质不变。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的质量是不是也没有改变呢。称量实验后洁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发现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通过这些现象你能想到什么呢?
【老师总结】催化剂概念、特点并书写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作业:查阅资料,试着列举其他的催化剂物质以及是在什么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题目:九年级《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
2、教师演示实验,将两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3、通过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均发生复分解反应,前者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后者生成白色沉淀。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碳酸根的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寻找共同点。
5、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进行总结: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教师提出问题:酸、碱、盐之间一定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引导学生实验探究。
6、学生经过讨论与实验,学生有理有据的认识到: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满足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
7、教师讲述直到目前为止,已学习了所有重要物质种类。介绍树状分类法,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所有物质进行分类。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快问快答的方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将自己知道的化学反应以树状图的形式进行分类,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1.题目:九年级《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提问:腐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以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制品为例来探究铁制品的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
2、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四组实验中铁钉一周的变化,分析铁生锈的条件。
3、学生归纳总结铁钉生锈的条件,教师讲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 nH2O。
4、教师将实验中的铁钉换为铝钉,进行同样实验,学生观察分析视频中现象,并得出结论:铝钉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会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接触,因此铝钉难以锈蚀。
5、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师生进一步总结出金属腐蚀的条件为:要有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相互接触,生成物不对反应起阻碍作用。
6、在明确金属腐蚀条件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如何破坏腐蚀条件、防止金属腐蚀进行讨论。
7、学生自由发言:隔绝空气、水;在金属外涂里氧化铝薄膜等。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最后归纳出保护金属资源的主要途径:防止金属腐蚀;金属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替代用品等。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腐蚀场景,指导其说出对应保护措施,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查阅一下更多的预防金属腐蚀的措施,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化学方程式
1.题目: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如何能够更简单的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教师书写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并讲解方程式定义和通过方程式能够表示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教师提问,根据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学生回答
①反应中反应物为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②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的个数比为1: 1 :1。
③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m(C): m(o2): m(co2)=12 : 32: 44=3 : 8 :11。
3、教师总结: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老师讲解方程式的读法
微观读法、数量读法
5、教师提问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方程式,通过快问快答的方式提问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一下资料,尝试着将学过的文字表达式书写成化学方程式的形式,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食物中的有机物-油脂
1.题目:九年级《食物中的有机物-油脂》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谚语导入,激发情感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其实食物中含有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由此导入课题。
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食物中糖类能供能,油脂也能供能,提问:油脂的来源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油、脂的概念。
3、播放油脂在人体内经过酶的作用分解的视频,并讲解︰油脂在人体中部分经过氧化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供代谢需要。
4、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科学减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为:不能过量摄入油脂,要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身体能量,促进脂肪分解。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快问快答的方式提问学生常见的油脂有哪几种?油脂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一下资料,思考油脂对人体还有哪些益处,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稀释浓硫酸
1.题目:九年级《稀释浓硫酸》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酸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二、深入感知,讲授新课
1、教师将盛有盐酸﹑硫酸试剂瓶,让学生观察两者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引导学生闻气味,教师强调闻气味时应该扇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师生共同探究、总结浓硫酸的特性,包含腐蚀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溶液的稀释操作,学生思考回答加水稀释。
4、引导学生发现: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注入过程伴随不断搅拌,烧杯外壁温度升高。教师讲解浓硫酸溶解稀释时放出大量热,若采用水注入浓硫酸会出现水立刻沸腾,强腐蚀性的浓硫酸溅射,非常危险。
5、教师补充若衣服或皮肤上沾到浓硫酸,应立刻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点出涂碳酸氢钠溶液。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浓硫酸稀释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中的操作有几处错误?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一下资料,思考一下浓盐酸如何稀释,操作步骤是怎样的,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相关推荐:
2021教师资格报名时间及入口 ※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 教师资格考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