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练习题 |
第 2 页:答案及解析 |
1.在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2.幼儿教育的( )是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
A.非义务性
B.保教结合
C.启蒙性
D.直接经验性
3.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 )。
A.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B.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C.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D.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4.幼儿园班级管理应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保证班级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而不是部分幼儿的超常发展,确保了班级各种管理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体现了幼儿与班级管理应遵循( )。
A.主体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高效性原则
5.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
A.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6.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的调查方法是( )。
A.谈话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7.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9.( )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A.直观形象法
B.语言法
C.角色扮演法
D.表扬鼓励法
1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第七条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一条( )。
A.说明了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
B.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C.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D.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11.下列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B.活动的时问、地点固定不变
C.活动的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D.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12.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称为( )。
A.方位知觉
B.形状知觉
C.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
13.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4.( )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A.开放性
B.发展适宜性
C.幼儿参与
D.教育质量
15.研究表明,( )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A.1-2
B.2-3
C.4-5
D.6-7
16.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为儿童家长生活、工作提供便利,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性和( )。
A.社会福利性
B.保教性
C.道德性
D.保育性
17.婴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易疲劳,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 )。
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
C.保证睡眠时间
D.保证饮食营养
18.咬指甲癖在( )岁幼儿中常见。
A.3-6
B.7-8
C.0-2
D.9-10
19.儿童的正常听力一般为o 20分贝。若听力在( )分贝则为轻度听力障碍。
A.36-55
B.56-70
C.71-90
D.21-35
20.幼儿教师把幼儿学期初的表现发展记录下来,然后记录幼儿学期末同样能力的表现发展,从而得出幼儿是否进步的结论,这种评价方法是( )。
A.相对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绝对评价
D.定性评价性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