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提高质量
B.德育为先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4.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重点调查
5.下列关于叙事研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
B.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C.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
D.收集的材料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
6.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材
7.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情境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8.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
A.综合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外部评价
D.内部评价
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 )
A.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B.实施素质教育
C.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D.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10.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1.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2.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3.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5.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
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
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是( )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辨别功能
1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9.贾德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
B.两种学习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
C.心理官能得到训练
D.对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突然顿悟
20.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合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21.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
2.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
3.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4.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
2.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3.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4.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征的主要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
1.王某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受到班主任张老师的批评。后来王某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单科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张老师在成绩公布的那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怀疑其抄袭。
请用相关知识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他应如何对王某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
2.材料一 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天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半夜惊醒。
材料二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对他关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也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匀还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
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试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
2.D【解析】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C【解析】略。
4.D【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5.D【解析】叙事研究法的缺点是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6.A【解析】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7.D【教学】题干描述的是欣赏教学法的概念。
8.B【解析】一般把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发展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发展功能”。
9.B【解析】略。
10.C【解析】略。
11.D【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了目标管理模式。
12.A【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3.B【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4.A【1解析】题干所述为胆汁质的人的特征。
15.A【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16.D【解析】学习动机一般有以下三种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17.B【解析】题干所述为课堂结构的概念。
18.D【解析】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19.A【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泛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20.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21.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主要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和强迫仪式动作。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说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好,学生之间彼此团结、心理相容、凝聚力强,就易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若学生之间钩心斗角、离心离德、各行其是、凝聚力低,则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与这些过程是分不开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3.(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4.(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一演绎推理;(3)类比推理;(4)抽象逻辑思维;(5)可逆与补偿;(6)反思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8)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材料中的班主任的行为是错误的。学生王某原来属于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有: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该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是不尊重学生的体现。
(2)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张老师应注意: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1)材料一中学生张晓临考出现焦虑主要是因为动机过高。“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因此,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所谓“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就是要求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材料二中学生王宏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外部奖励破坏了内部动机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也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可能会破坏内部动机。只有当内部动机缺乏时,物质奖励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④训练归因。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