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1.5~2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想象,此时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 。
2、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一词是在()。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上半叶
D.20世纪下半叶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从词性上说,幼儿对()掌握最早。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4、学前儿童美育的重点不包括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技能
C.鉴赏美的能力
D.评价美的能力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发展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简答题:
1、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本题解析:
(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
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① 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 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⑨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陕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 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 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 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
2、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在逛街,迎面过来一位留着长发的叔叔,女儿害怕的告诉妈妈说:“妈妈,那个人肯定是个坏人,咱们小心点儿。”看了这个片段后请你完成下面内容:
(1)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
(2)提出教育建议。
本题解析:
这道题应从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及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方面入手去分析。
(1)分析现象:
①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往往和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从直觉的、具体的、表面的、个别的方面去理解和辨别是非,理解很片面。
②幼儿道德是非观念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道德认识的一致性。
③幼儿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2)教育建议: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应采用以下措施:
①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
⑦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理渗透到有趣的故事、童话、图片等文学艺术作品中,提高她们的道德认识。
③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
相关推荐: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