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题干所述就是刺激泛化。所以本题选A。
2.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所以本题选C。
3.小米上课认真了,教师取消了对她抄课文的惩罚,小米以后上课都很认真。这体现了( )的作用。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结合题干,本题选B。
4.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班杜拉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题干所述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一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所以本题选B。
5.“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相关推荐: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