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应用篇之“应收账款管理“的原则与技巧
首先大家来看一下应收账款的概念。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 “债权”。
大家要掌握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会考到的。如果大家真正成为了一名企业的会计,不知道这些内容,当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时,自己就无法做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下面的内容要记牢哦。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在这里要注意一下,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是合同或协议价款,也就是公允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比如说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款是不能作为入账价值的。
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商业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心一下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对对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影响。
具体的会计处理我们会在初级会计实务应用篇为大家详细介绍,请大家随时关注哦。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检查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
「例题.单选题」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销售商品为客户代垫运输费5万元,全部款项已办妥托收手续。该企业应确认的应收账款为( )万元。
A.1 000
B.1 005
C.1 170
D.1 17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确认的应收账款=1 000+170+5= 1 175(万元)。
下面大家一起看一下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应收账款是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在初级会计实务资产章节里为大家讲解了应收账款这个知识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会计实务中应该注意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原则与技巧。
无论企业或销售人员,必须认识到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并坚持应收账款管理的一般原则:
1.重视客户的信用调查。在合作关系即将确立之前,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多种方式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一些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是我们的理想合作伙伴;一些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要尽量避免赊销。
2.签订销售合同时对货款结算的周期、方式等做详细的约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要具体约定货款结算的周期、方式等内容。若约定不清,势必会为今后合作过程中的账款管理带来障碍。
3.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制度是形成良好运营机制的基础。因此,企业内部必须对应收账款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管理形成监督和约束机制,对销售人员的账款管理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因销售人员辞职或出走带来的应收账款风险。
4.随时监控客户经营状况。要根据客户的日常变化随时监控其经营状况,客户的一些变化是其经营状况不良的危险信号,比如说,从繁华地段迁移到偏僻地段,经营面积变小;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公司财务部门经常有讨债人员等。一旦危险信号发出,就要果断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呆账、死账产生。
5.严格执行货款结算的相关约定,防止恶性循环的出现。一旦合作关系确立,就要使双方严格执行货款结算的相关约定:约定压批付款的就要在第二批货物交付之前或同时回收第一批货款;约定货款月结的客户要在本月约定日期回收货款,遇到特殊情况电不能拖延时间过长,一般应控制在5天以内。如果一旦执行情况发生松动,客户会因为考虑合同执行存在弹性而争取更大的赊销额度,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想恢复良性的账款循环就难了。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企业应收账款催收的一般技巧:
1.催收货款要及时。货款拖欠时间与平均收回款的成功率成反比,货款拖欠半年内应该是最佳的收回时机,如果货款拖欠一年以上,收回的成功率只有的26.6%,超过两年时间的,货款回收的可能性只剩下13.6%。因此催收货款一定要按约定及时催收,绝不能从今天拖到明天,从明天拖到后天。
2.要勤上门催收。对所有应收账款都要勤催,勤上门。对于一些销售人员自己都不挂在心上,或一打发就了事的应收账款,客户也不会十分重视,从而造成催收的难度加大。
3.要适度运用“死缠烂打”的策略。对于一些总是不好要钱的客户,要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要让客户觉得你很好对付,不给钱你也没有办法。死缠烂打,有时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要尽量不要伤了和气。
4.要适当变通。可能有时候客户欠款并非有意而为之,而是迫不得已,比如说,客户自身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他的下游客户欠款太多造成他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或他的经营出现困难。这个时候,你如果出手帮他一把,比如说,帮他催收下游客户欠款,为他出谋划策提高经营业绩,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如果企业使尽了浑身解数,应收账款还是没有收回,这时企业就要果断采取措施,争取不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向客户下最后通牒,警告其若不回款就要采取相应措施。
2.及时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努力。
3.诉诸人民法院。对恶性账款的催收,要有理、有节、有据,采取措施要果断、有力、坚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