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导七、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投资向费用、成本转化的过程
(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
技术进步是引起资产无形损耗的重要原因,资产发生减值也可能是资产无形损耗所引起的。
(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1.空间范围:
注意: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因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等均应计提折旧。但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时,固定资产转入了在建工程,故改良期间不需计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时间范围: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即按月初在账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总工作量
每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
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会随资产的工作量而不断变化。一般资产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别较大的,适于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如汽车等应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拓展】(了解)加速折旧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快、存在无形损耗的行业,其固定资产很可能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前就提前更新了,所以需要在使用初期多提折旧,尽快使固定资产成本得到补偿。
3.双倍余额递减法(特点: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
原理:前期折旧时,先不考虑净残值,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最后两年改成直线法。
如果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直线法(年限平均法)下,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所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前期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前期每年的折旧额=(原价-累计折旧额)×前期折旧率
早期折旧率不变,折旧基数在变。
最后两年改成直线法后,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原理:折旧基数=原价-净残值;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数字之和
折旧基数不变,折旧率在变。
(四)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等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注意: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追溯调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