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1月8日讯 中国证监会周五公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暗示股指期货可能在三个月之后正式上市。
证监会网站周五发布的公告指出,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审批股指期货合约以及培训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接受投资者开户等工作。上述工作预计需3个月左右。
此前在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三年多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股指期货挂盘交易的各项技术系统建设,目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而自2006年10月份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仿真交易已进行了三年多。
同时,证监会周五还表示,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和市场状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尽管证监会并没有给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时间表,但市场普遍预计,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应该会早于股指期货。因为如果在缺乏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容易造成股指期货与股指价格的持续偏离,从而导致操纵行为。
事实上,深沪交易所早于2006年8月份就已针对融资融券业务发布了管理办法,其后在2008年10月,证监会更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如今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一年多。但由于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美欧等地区金融市场纷纷对卖空业务进行限制,国内管理层也担心新业务的推出将加剧国内市场动荡,最终令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没有正式成行。
中国股市引入做空机制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推出,意味着中国股市将正式引发做空机制。届时投资者将不仅可以通过股价上涨来获利,也可以卖空股票或股指,并通过所卖空股票和股指的价格下跌来获取利润。
其中,融资也称为“买空”,是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融券也称为“卖空”,是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股指期货创立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但其高杠杆的特性又为其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风险。
换言之,当投资者看好股市未来表现时,可以通过“融资”购买股票,也可以买入股指期货合约;若投资者看空未来股市走势,则可以通过“融券”卖空股票,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当然,投资者也可以利用股指期对现有头寸进行套期保值、利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定价的偏离进行无风险套利等。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双方有互相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如果在缺乏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容易造成股指期货与股指价格的持续偏离,从而导致操纵行为;而如果没有股指期货,进行大量的融券抛空业务,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A股将何去何从?
从监管层对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及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的忧虑来看,中国选择在此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似乎更看重其中的做空机制对股价非理性上涨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吸收当前过度泛滥的市场流动性。
此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本周二表示,受美元走弱和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可能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入。这引发市场对政府可能出台调控政策的忧虑。
不过,无论监管层的意图如何,这两项业务在推出初期更可能显示出其“助涨”的强大功能。因为我国的A股市场始终表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投资者在潜意识里已经形成通过做多获利的习惯。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周雨表示,“在推新必涨的惯性思维下,加上对上市初期股指期货做空机制的不甚熟悉,在股指期货上市后的短期内,多头情结恐将占据市场一段时间。”
而投资者们很可能会追捧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以抢占股指期货推出后的话语权。“A股市场历史上历来具有股指期货情节。”东方证券策略团队在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指出,06-07年管理层5次关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消息都推动了A股市场大幅上涨,大盘蓝筹股均具有靓丽表现,“由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备兑权证都是以蓝筹股为标的,由此而生的流动性溢价和稀缺性,似乎成为解释股指期货蓝筹股行情的理由。”
海外市场的经验也显示,指数成分股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会产生相对溢价。例如,印度在2000年6月推出S&P CNX Nifty与SENSEX指数期货。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四个月,S&P CNX Nifty与SENSEX指数相对于非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估值溢价即开始大幅提升。
不过,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彦霖和张忆东提醒,“如果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时,市场炒作过度估值偏高,可能会有整体回调的风险。”。(全景网/陆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