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中国需求 迈向中国定价
最终成为一个游戏大赢家的有两种人: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二是对游戏规则研究很透的人。
总结过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的经历,可以说不仅没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甚至连游戏规则都可能没有研究明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消费国,是最大的买方。买方本来应该有定价权,但由于我们自己的衍生品市场不发达,结果吃了很多亏,近年来我国铁矿石、铜等的进口成本居高不下。而我国生产的稀土、纺织品出口价格却显然过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没有定价权,没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期货以及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工具,合理运用这些工具曾一度被视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2005年之前,监管部门先后批准了31家央企在海外衍生品市场参与套期保值。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央企套保效果并不理想,频频曝出亏损丑闻,为此,监管部门关闭了审批大门。
除了我们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外,没有参透规则也是我们投资失利的原因。改变这种现状有两条路径,首先是要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衍生品市场,建立更为公平的游戏规则;其次是鼓励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出海,为已走出国门的实体企业提供保驾护航。
在游戏规则制定方面,我们的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目前监管部门对衍生品市场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已经将期货以及相关衍生品定位为国家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期货市场的确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四大期货交易所开始加快上市新品种。新品种上市速度之快不仅超过了业内预期,甚至一度出现了储备的新品种不足的情况。备受关注的是即将上市的原油期货,该品种上市有望带来一系列创新,包括引入外国投资者、引用美元计价等,这些举措对我国争夺原油定价权都有帮助。
在规则制定方面,还有一个能令中国投资者高兴的好消息,那就是港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之后的举措。完成收购 LME一年后,港交所开始对投诉集中的LME仓储制度进行调整,港交所这一举措被理解为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诉求——尤其是亚洲投资者的诉求。港交所的目的是在中国家门口建成一个买卖双方都能参与,并能发挥各自影响力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至少不会以损害中国利益为目的。
在学习国外游戏规则方面,我们应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出海,让专业的机构帮助实体企业从事衍生品投资。近两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多次组织期货公司高管去美国等衍生品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这让期货公司高管大开眼界,也找到了我们和人家的差距。
目前在机构走出去方面,已经有三家期货公司正在试点筹备境外期货代理业务。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海外并购,相信随着金融机构在海外业务越来越多,也有助于改变我国企业海外套保处于劣势的境遇。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要想在国际衍生品市场上有所作为,还需要加强自身市场建设。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从中国需求迈向中国定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