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期货市场风险管理
一、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
1. 分类监管的必要性:
(1)合理配置期货监管资源的必然要求;
(2)完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手段。
2. 分类监管的原则:
(1)坚持以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以监管措施为导向,兼顾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2)坚持集体决策,评价工作公开透明,维护分类评价的公平、公开、公正;
(3)坚持分类评价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监管与促进公司自律相结合,促进期货公司稳步健康发展。
3. 分类监管的内容:
(1) 以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指标分为三类: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市场影响力指标、持续合规状况指标。
(2) 分类评审的集体决策制度。
(3) 分类结果的披露和使用。
(4) 分类评价“一票降级”制度。“一票降级”制度,即如果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出现规定的违规行为,在分类评价时将公司类别下调3 个级别;情节严重的,直接评为D 类。上述违规行为包括股东虚假出资、股东抽逃出资、挪用客户保证金、超范围经营、信息系统不符合监管要求、日常经营及自评中向证监会及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报送虚假材料等情形。
(5) 分类评价申诉机制。
二、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
交易所是期货交易的直接管理者和风险承担者,这就决定了交易所的风险监控是整个市场风险监控的核心。
1. 交易所的主要风险源:
(1)监控执行力度问题;
(2)非理性价格波动风险。与非理性价格波动风险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风险还有大户持仓风险和资金风险。
2. 交易所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1) 正确建立和严格执行有关风险监控制度,包括
①加强资本的充足性管理,制定适当的资本充足标准,以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
②根据资本多少确定交易的持仓限额;
③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保证金率,以避免发生连锁性的合同违约风险;
④加强清算、结算和支付系统的管理,协调期货和现货市场,以增强衍生产品的流动性和应变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
⑤加强交易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检修,防止因系统故障而造成的作业风险的发生;
⑥加强交易合约的合理化设定,实行适当的交易制度,尽可能保持交易活动最大的流动性。
(2) 建立对交易全过程检修动态风险监控机制,风险异常监控系统可设以下相应指标:
本指标表明在近N 日内市场交易资金的增减状况。如果其变动大小超过某特定值(或者说临界值),可以确定期货市场价格将发生大幅波动。N 通常取值为3。
指标②和③的联合是风险管理着判定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是否是因人为投机而起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两个指标同向变动,则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可能性就大。
综合考虑指标④和⑤,可以初步判定市场持仓量的变动是否是因个别会员的随意操纵市场所致。如两指标同向变动,且指标⑤远大于指标④及该会员该合约持仓量较大,则价格因人为因素而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本指标反映期货非理性波动的程度。现价期价偏离率越大,期货价格波动越离谱。
本指标反映当前价格对N 天市场平均价格的偏离程度。其值越大,期货市场风险就越大,同时,期货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可能性也越大。
(3) 设立风险管理基金。结算会员在期货交易中违约的,结算所或结算机构应先运用该结算会员交易保证金账户内的财产补偿对方损失;上述财产不足补偿的,应运用风险和储备基金,最后运用结算机构的自有资金予以补偿。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算所绝对不能运用其他会员或客户除了风险基金之外的基金存款,去填补某一会员无力偿付的款项。风险基金使结算会员之间在财务的清偿上附有连带责任。
三、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
1. 期货公司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身管理、客户素质及同业竞争等。期货公司的主要风险有:管理风险、预测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
2. 期货公司内部风险监控措施主要有:
(1)设立首席风险官制度;
(2)控制客户信用风险;
(3)严格执行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制度;
(4)严格经营管理;
(5)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提高业务运作能力。
四、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1. 客户的主要风险有:
(1)价格风险;
(2)代理风险;
(3)交易风险;
(4)交割风险;
(5)投资者自身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对价格预测的能力欠佳;②满仓操作,承受过大的风险;③缺乏处理高风险投资的经验。
2. 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
(1)充分了解和认识期货交易的基本特点;
(2)慎重选择期货公司;
(3)制定正确投资战略,将风险降至可以承受的程度;
(4)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力。
3. 机构投资者的内部风险监控措施主要有:
(1) 建立由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
(2) 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衡量系统、风险限制系统和管理资讯系统。
(3) 建立相互制约的业务操作内部监控机制,区分前、中、后台。
(4) 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风险监控的力度,应采取总量控制和交易程序化的方式,具体包括
①对运行事先作出评估;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盈利目标,目标应是实事求是、可实现的,对不同时期利润指标的修改应是明显的;
③经常根据前台交易人员所提供的损益报告来分析盈利及损失的主要原因,并视情况对具体业务交易人员的交易行为进行控制;
④对前台、后台交易人员依据交易票据对每日的交易情况进行必要的比较,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以保证交易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⑤对后台呈报的近期交易材料的分析,以及对前台在盈亏范围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并将结果记录在结算会计系统和交易程序内,以便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