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茹琨
编者按 2009年的4月24日,对于中国黄金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大幅增加黄金储备454吨,黄金储备达到1054吨,正式跨入全球黄金储备千吨大国行列,位居世界第五位。新华社消息一发布,不仅震动了世界,引起了金融界、有关机构的极大关注,也受到业内人士的热议。以国家正式公布的增储事实为前提,对中国60年黄金储备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探讨。共6篇,将在本版连续刊发,敬请关注。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储备地位和特别提款权(SDR)贷方余额。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合理适度的外汇储备不仅能够满足调节短期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最小,而且还能够干预外汇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的规模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外汇储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外汇储备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黄金储备作为外汇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反映出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如改革开放30年来,不仅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发展时期,其中2000年至今的10年,更是我国黄金储备数字飞跃提升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最近1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外汇储备急剧攀升。2006年,中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至今仍稳居全球第一把交椅。中国60年外汇储备走势的奇峰突起,展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崛起的雄姿。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第一个10年(1950年~1959年),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为10.83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最高的是1955年的1.80亿美元,最低的是1951年的0.45亿美元,年均1.083亿美元。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足见当时国家的外汇储备十分匮乏。
上世纪60年代,为新中国成立第二个10年(1960年~1969年)。1960年,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为17.61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最高的是1969年的4.83亿美元,最低的是1962年困难时期的0.81亿美元,年均1.761亿美元,比上个10年增长62.6%。
上世纪7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第三个10年(1970年~1979年),主要是“文革”期间,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为30.03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最高是1977年的9.52亿美元,1974年首次出现零储备, 1973年出现负增长为0.81亿美元.,年均3.003亿美元,比上个10年增长70.53%。
上世纪8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第四个10年(1980年~1989年), 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总额为420.8亿美元。这期间我国外汇储备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规模较小、较快增长、缓慢增长、大幅增长。虽然1980年再次出现负增长的12.96亿美元,但1983年外汇储备却首次出现井喷,达到89.01亿美元,直逼百亿美元,年均42.08 亿美元,比上个10年增长1301.27%。
上世纪9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第五个10年(1990年~1999年), 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总额是7432.17亿美元。其中最突出的是1990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93亿美元,1996年首次跨入千亿大关,达到1050.29亿美元,年均为743.217亿美元,比上个10年增长1662.2%。
其中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分水岭,后4年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大幅攀升。1992年只有194.43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首次跨入千亿元大关,为1050.29亿美元。1999年达到1546.75亿美元,达到上世纪90年代的最高峰值。
进入21世纪,新中国成立的第六个10年(2000年~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达到历史最高峰,外汇储备总额89905.99亿美元,年均8990.599亿美元,比上个10年增长1109.69%,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301.57倍。2006年达到10663亿美元,首次跨入万亿大关。这期间,外汇储备主要由购买美国国债组成。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中国位居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的巨额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又一种说法是,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总和还要多。相当长时间以来,金融界、学术界对改变我国外汇储备增幅过快过猛、黄金储备偏低现状的呼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