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沪胶持续单边深幅重挫,是宏观经济、供需关系等众多因素共振的结果,而金融属性的更加突出,又加剧了沪胶的跌势。
沪胶作为国内期货市场中一个运行时间较长、成交规模较大的品种,实际上已经不仅仅代表实物橡胶的概念,一定程度上说,其金融属性已经远远超过其商品属性,因此,分析沪胶后市方向,需要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其自身供需关系等各方面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结论。
数据显示,沪胶每日成交量相当于持仓量的4-5倍,且短线交易十分活跃。值得一提的是,上期所自9月1日起将橡胶期货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下调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零点四五,此举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有望极大提升市场流动性,由此形成“资金流动性增强——吸引较多资金进驻——资金流动性更强”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沪胶的金融属性。
虽然东京胶市是国际性期货市场,也有国际性投机资金介入,但由于贵金属黄金、白银、铂金、铝、汽油等其他品种竞争分流作用,资金不断流失,东京胶每日成交量由峰值时的10万余手缩减至目前的不足1万手(1手为5吨),持仓量规模也由1995年的50万余手显著缩减至目前的不足2万手,由此交易规模已远远低于沪胶。据笔者对一位专门从事天胶进出口跨市套利的现货商了解,东京胶市的总成交量中,有至少30%的比例为国内跨市套利资金参与其中,反映国内资金对国际天胶市场的反向作用显著增强。而新加坡胶市尽管同时上市交易3号烟片胶和20号标准胶,但其交易规模更小,因此国内商品期市中,橡胶是最具有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品种之一,同时说明沪胶与诸多国际金融因素互为因果关系,而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
与其他品种和产业不同的是,在天然橡胶上下游中,尽管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轮胎、汽车等多个上、中、下游产业,但产业链中除沪胶外,尚未有其他品种上市交易,由此众多产业聚集着数量较多、力度较强的避险需求,仅能通过沪胶期货一个品种的避险操作,才能释放,因此沪胶吸引较多产业资金积极介入,并与投资投机资金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沪胶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在沪胶较为漫长的产业链中,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作为国人仅次于住房的第2大金额消费商品,作为国内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既受到国家积极政策的扶持作用,同时也受到用车消费环境的制约作用,受到车企产能过剩的制约作用,因此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多有变化,直接导致沪胶期价剧烈震荡、反复多变。同时,天然橡胶还具有供应端上游农产品、消费端中下游工业品的双重属性,客观上导致橡胶具较多金融属性,价格波动频繁,交易规模拓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沪胶总成交量2亿余手,为上期所成交量最大的品种,占该所成交量比重高达33.83%,该成交量相当于10亿吨,相当于国内天然橡胶供需量(按300万吨计)的333倍,每交易日85万余手,按双向1手5吨计算,则相当于1700万吨,为国内天胶供需量的5.66倍,由此说明沪胶金融属性建立于商品属性之上,又远远超过其商品属性的特点。随着这一期货品种的不断成熟,沪胶发现价格、回避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有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