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约,股票指数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若干股票的投资组合,这些股票之间的比重通常是按照等于其市值的比重。由于股票指数中所涵盖的股票通常占据了整个市场绝大部分的资金,所以被认为是这个市场状况的风向标。
最著名的股指期货合约是美国1982年6月1日推出的S&P500指数合约、英国1984年5月3日推出的FTSE-100指数合约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1988年推出的和德国1990年推出的指数合约。随后,股指期货业逐渐被引入到发展中国家,印度就于2000年开展了股指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一样,具有流动性高、交易费低、保证金低、杠杆高、空头操作等优势,被认为具有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一直是政府机构以及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交易所交易规则的制定。例如,如果股指期货会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性,那么交易所可能会采取提高保证金等手段来提高交易门槛。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并没有统一结论
股指期货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它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尤其是在1987年的股市灾难之后。Edward (1988)发现,在推出股指期货以后,现货市场变得更加平稳;而Harris (1989)发现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交易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率。随后有很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跟进研究这一问题,通常的方法是比较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另一种方法是将有期货交易的资产的波动性与另一种相似的但是没有期货交易的资产的波动性进行比较。
许多早期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考虑到资产收益的时间序列性,并且假设波动率是不相关的和无条件的。但是在实际市场中,任何信息的改变都会造成现货市场波动率的改变,因此波动率会以时间为函数而改变。之后的研究利用更高级的数学模型,如GARCH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GARCH模型能够描述波动率的时间序列性,并能够捕捉波动率的自聚集效应,即大的波动往往跟随在大的波动后面,而小的波动往往跟随在小的波动后面。利用这一模型,Antonios Antonious and Phil Holmes (1995)发现,FTSE-100指数合约的交易使得英国股票市场波动更为剧烈;而Pierluigi Bologna and Laura Cavallo (2002)在意大利股票市场发现了相反的结果,并指出市场波动的减少仅仅是由股指期货这一个因素造成的,而非其它因素。
除了这些对于发达国家市场的研究,一些学者还调查了新兴市场,将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的不同特征也考虑在内,更有些研究调查了多个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一些近期的研究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其他方面,如市场结构和机制,而这些研究又恰恰发现,市场信息流通效率的提高以及不对称性和正反馈交易者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的转移正是造成市场波动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