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随着中信证券(11.72,-0.20,-1.68%)半年报的出炉,券商自营部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大致浮出水面。
8月初,一位接近中金所的人士曾对本报记者透露,中信证券位列券商自营套保收益之首。
不过,中信证券没有在半年报中具体公布其自营部门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上的收益,“这不属于规定披露的范围,我们也就不方便透露,如果确有必要,我们会以公告的形式公开”。8月30日,中信证券某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尽管如此,其半年报中的相关会计科目还是显露了些许端倪。类似的,关于自营部门参与股指期货的收益情况,海通证券(9.62,-0.15,-1.54%)半年报中相关会计科目也有显露。
而在早些时候,招商证券(20.90,-0.36,-1.69%)则在半年报中列示了其自营部门套期保值到底收益几何——789万元。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在半年报中公布其自营部门参与套保收益情况的上市券商。
8月30日,接近中金所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拿到自营套保交易编码的券商已达13家,还有五六家尚在申请之中。”
自营套保成绩单
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沪深300(2903.188,-11.82,-0.41%)指数下跌28.32%,受此影响,公司实现投资净收益3.56亿元,同比减少9.82亿元,降幅73.43%。”
在上半年A股持续阴跌的情况下,券商自营业绩大降是惯例,中信证券自营业务同比下降73%,从表面上来看与其他已公布中报的11家上市券商差别不大。
但如果分拆来看,情况就颇有些不同。
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2010年1-6月,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7900万元、4100万元。而上年同期,也就是2009年1-6月,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48万元和89万元。
相比于中信证券2010年上半年自营业务税前利润4.25亿元,这两个科目的利润加总占到自营业务税前利润的28%,而在上年同期,这两个科目对自营业务利润的贡献还是负数。
而这两个科目在对中信证券自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由负数突增至28%的时间段里,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其自营业务参与了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
“股指期货显然属于金融衍生品的范畴,中信证券自营部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保的收益在这两个会计科目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某券商证券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两个科目还包括认沽、认购权证等金融衍生品,如果说这1.2个亿就是中信证券自营做期指套保的收益,是不准确的。”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半年报的公开信息解读只能到这里,如果要获知中信证券自营部门期指套保收益的准确数字,还得去问公司。”
与此类似的是,自营部门进行期指套保的另一个先行者——海通证券在半年报中的相关会计科目也给出了回答。
海通证券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处置衍生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为864万元。
这一数字与招商证券给出的套保收益具体数字有些接近。招商证券半年报显示,其自营部门套期保值收益为789万元。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在半年报中公布其自营部门参与套保收益情况的上市券商。
13家获交易编码
招商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套保业务有效性在80%-125%之间,符合监管要求的有效性范围。”
而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起步阶段,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是主要力量,他们依据历史经验跑短线,由于他们的交易不能与现货标的相匹配,没有套期保值的可能性,很快就会证明他们在股指期货上会产生主体亏损,套期保值者无疑会成为赢家。
这赢家,不是谁都能做的。
在一位券商自营人士看来,机构想要参与股指期货,不论是做套保还是投资,都需要两大因素:人才和资金,尤其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最缺的是人才”。
“券商自营部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需要向中金所提交进行套期保值的具体方案,而这方案,不是谁都能做的。”一位接近中金所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最近,一些国内券商从华尔街招贤纳士,就是为了做期指的套保,而引进这些人才所要支付的代价,则是人均100万美元起的年薪。”
相关推荐:2010期货从业考试《基础知识》终极预测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