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创新,沪深300(3239.559,41.94,1.31%)股指期货已运行多日。截至2月15日,即第20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20余万手,日均成交金额2000亿元,未出现“爆炒”到期合约、操纵最后交割结算价等“到期日效应”现象,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比较理性规范,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国外同行评价,股指期货曲线表现令人羡慕地完美
期指参与者——
开户数增至6万余户,没有出现盲目入市“炒新”的情况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散户投资者居多的特点,“炒新”成了一个独特现象。但是,股指期货是一个例外。
从投资者参与度看。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开户数由最初的9000余户增加至今年1月下旬的6万余户,每日新开户数稳定在200户左右,没有出现“集中开户、突击开户”等现象。
上海中期期货副总经理蔡洛益介绍,由于期指投资的门槛较高,参与者多为商品期货老客户和股票市场经验比较丰富的交易者,目前没有出现投资者盲目入市“炒新”的情况。
从资本的参与情况看,目前,股指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约200亿元,日均占用的交易保证金约100多亿元,市场资金使用率在50%左右,日均参与交易的客户数约占总开户数的25%—60%,参与度适中。
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也好于预期。在200个交易日中,并没有发生会员结算风险,中金所没有执行强行平仓、强制减仓等风控措施。
重要的是,中金所的主力合约成交量占市场总成交量的85%以上,持仓量占市场总持仓量的75%以上,与成熟市场特征完全吻合。而两个远月合约的交易量始终都较小,累计交易量仅占市场总交易量的1%左右,没有出现被爆炒的迹象。
从场内交易看,各主力合约价格始终跟随沪深300指数窄幅波动,期现日收盘价相关系数均稳定在99%以上,期指未出现独立于现货走势的行情。合约到期日,其价格与交割结算价充分拟合,基本没有套利空间。七次交割的价格偏差率绝对值平均仅为0.015%,最大也仅为0.034%。
基差是现货价格减期货价格之差,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境外成熟市场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2%的基差率。而中金所的各主力合约基差率绝大部分时间稳定在2%的合理范围内,并且随着交割日的临近,基差进一步减小。
从交割情况看,合约到期交割顺畅,期现市场走势平稳,未出现“爆炒”到期合约、操纵最后交割结算价等“到期日效应”现象。
对现货影响——
专家研究表明,股市波动性明显降低
股指期货上市是降低还是增加了股票市场的波动,这是海外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研究证实,股指期货自去年4月16日上市以来,明显降低了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课题负责人黄亚钧教授介绍,2010年上证综指全年波动幅度只有31.12%,日波幅超过3%的天数占全年的比率只有10.48%。
而2006年—2009年,上证综指年振幅分别为145%、141%、232%和89%;2006年上证综指日波幅超过3%的天数占全年的比率达10.46%,2007年为33.05%,2008年高达55.70%,即全年有一半以上的天数波幅超过3%,2009年上证综指的这一比率也达23.97%。
“虽然前期有少数观点认为股指期货上市加剧了大盘下跌和波动,但这与事实并不符。”黄亚钧教授的研究统计显示,在外部环境不好、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呼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不但没有加剧股市波动,反而使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较上市前有所降低,平滑了波动。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