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推出至今接近一周年,截至3月15日股指期货累计成交5541.5万手,占用保证金金额约120亿人民币左右,期间更换主力合约11个。从成交量来看,去年4月股指期货面世,当月成交量仅143万手;7月、8月上涨行情中成交量达到峰值753.7万手和696.6万手。
过去11个月主力席位持仓绝大部分时间呈现净空,仅有7月上半旬和9月中旬持有净多单。2010年10月前,前5名席位净空持仓一直在4000手以内范围内波动,均值为1433手,前20名净空持仓波动上限一直未超过3300手,均值为934手。2010年10月以后净空持仓整体水平上升,前5名席位净空持仓日均值上升至7064手,最高值为11297手。前20名席位净空持仓日均值上升至4156手,最高值为6659手。
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上升
股指期货推出之初,前20名主力席位机构近70%席位为非券商背景期货公司。近一年来,券商背景期货公司凭借券商客户资源、研究资源大力发展股指期货客户,目前前20名主力席位中,超过半数以上席位已被券商背景公司占据,持仓占据前20名席位的比值甚至已超过60%。
如果以持仓量来分析市场份额,前5名主力席位的持仓量与全部前20名席位的持仓量之比逐渐上升。2010年4月16日该比值为58%,而截至3月15日该比值已高达75%。我们用前5名席位净空持仓与前20名持卖单量之比对过去11个月的持仓进行分析,该比值曲线也是稳步上扬。目前已由去年4月和5月的5%及10%的月均数值上升至2月的35%。
从以上数据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有上升之势,一些实力型公司逐渐占据了市场交易的主导地位。
投机氛围减淡
从成交持仓比数据来看,股指期货推出之初曾高达26倍。之后逐级下降,2011年1月、2月的月均成交持仓比已分别降至6.39和5.63,截至3月15日收盘,1103月合约的月均成交持仓比为5.16。系列数据表明,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套利、套保等中长线投资者的进场,使得投机氛围大幅下降。但与海外市场比较,沪深300(3215.685,18.59,0.58%)期指成交持仓比值仍然偏高,显示机构投资者介入的深度仍然不够。
净空持仓对行情判断的作用
对过去11个月前5名席位和前20名席位净空持仓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主力净空持仓量与当月合约收盘价呈现出较高的关联度,前5名席位净空持仓量与期指收盘价关联度高达0.62。前5名席位净空持仓量的5日平均值与期指收盘价关联度更进一步提升至0.82。
对数据跟踪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净空持仓是否处于峰值可以作为期指变盘的辅助判断指标。当净空持仓达到阶段性高点之后,期指走势可能面临变盘。
如果净空持仓持续增加,而同期股指下行,并处于低位,则空头力量消耗殆尽,股指向上反弹概率较大;如果同期股指处于高位,则股指掉头下跌的概率较大。例如2010年6月28日前后,净空持仓达到阶段性高点,此后股指自底部反弹。2010年10月17日—11月3日,净空持仓再度创新高,股指却自反弹高点大幅下跌。
我们也曾使用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与净空持仓收盘价之差的标准差对该理论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检验。在过去11个月数次变盘之时,标准差曲线也的确出现过几次相对峰值。净空持仓对行情的判断作用,还需要经过股指期货市场更加长期发展历程的检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