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对债券之王巴菲特与格罗斯的较量
格罗斯以年定义“长期”,巴菲特则以几十年来选择公司;格罗斯交易频繁,巴菲特则很少出手;格罗斯采取“从上至下”的策略,从大范围着眼,根据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的总体评估做出投资决策,巴菲特则采取“从下至上”的策略,只选择在他投资能力范围内最优秀的公司进行决策。
比尔·格罗斯,人称债券之王,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创始者,现在的联席首席投资官(co-CIO)。格罗斯近年来名声鹊起,渐有与“股神”巴菲特齐名之势。提起巴菲特,你可能耳熟能详,但如果你最近才意识到债王这个名字,那未免有点后知后觉,其实债王与股神之间的较量故事,早就开始了。
英雄也问出处
与巴菲特相比,格罗斯年轻了14岁,他194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曾就读于杜克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格罗斯偶然看到了加州大学教授索普(Edward O. Thorp)所著《打败庄家(Beat the Dealer)》一书。书中关于风险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提法让他深受启发,他很快将其与学习的心理学课程联系起来,而大约在20年后,投资心理学成为投资理论界中的显学。格罗斯也很好地将数学和游戏结合起来,并成为个中高手。后来,格拉斯在拉斯维加斯工作了几个月,这段经历为他的投资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格罗斯在担任PIMCO的债券分析员时,通过预测对利率有很大影响的通胀率,来达到让资本基本不担风险的情况下获益的目的。这种思路,改变了债券市场仅是买入持有且收取利息的惯常被动思维。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迅速上升,1970年达到6%,随之债券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腰斩。PIMCO划了1500万美元债券基金给28岁的格罗斯管理。4年后,他管理的资金已经增加到了4000万美元。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华尔街遍地哀嚎时,PIMCO基金的净值仍增长了4.8%;与其他共同基金遭遇赎回的情况相反,PIMCO基金在2008年获得了140亿美元的净申购。自1973年以来,PIMCO的资本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增长。
成功之路
债王有几次漂亮的战役值得回味。20世纪70年代,长达10年的债券熊市让许多基金经理完全丧失了信心,格罗斯却坚定地唱多,他认为,当时的石油危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通胀,美联储连续升息超过了15%,因此,未来降息概率会大大提高。基于这一判断,PIMCO开始逐步加码公司债券,不久之后美联储发表了降息声明,格罗斯预言的债券牛市如期开启,PIMCO大获全胜——10年中累计获利高达40多亿美元,而此时的格罗斯只有36岁。
21世纪初,格罗斯坚定地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即将来临,美联储为冷却经济而提高利率的举动正在为这一场残酷的经济减速创造条件。于是,PIMCO果断地将10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转换为美国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债券,几个月后,在科技股泡沫破灭的爆炸声中,PIMCO进账5亿美元。
格罗斯推崇的三位投资英雄是:JP·摩根、伯纳德·巴鲁克以及杰西·利维摩尔。格罗斯曾因过分看重实物资产导致做出的投资决策失误,因此他对JP·摩根所说的“Lending is not based on money or property”特别有体会,甚至将摩根的画像挂在办公室。格罗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投资要看重character(角色本身),而不是property(房产或者道具)。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在整个市场都沉浸在次贷的美好泡沫梦想之时,PIMCO认清了次贷的本质,包括零利率贷款等证券化产品。2006年,格罗斯派出几十个员工到全国各地扮成要买房子的人,查看当时房屋市场的状况,之后PIMCO研究团队认为,美国经济中存在过度借贷的问题,“去杠杆化”可能会引发一场经济风暴,格罗斯做出了大规模砍掉和不再吃进次贷产品的决定,并买进当时让市场嗤之以鼻的美国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