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 | 经济基础理论 | |
工商管理 | 农 业 | |
商业管理 | 商业营销 | |
税 务 | 物 资 | |
财 政 | 金 融 | |
保 险 | 邮 电 | |
水路运输 | 公路运输 | |
铁路运输 | 人力资源 | |
房 地 产 | 旅 行 社 | |
价格管理 | 饭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经济 |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本章考试,使考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增长方式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和内容。熟
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含义和内容。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绿色GDP,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G(经济增长率) = ΔY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 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
相反,总需求的减少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正比变量)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视为内生变量,即在经济模型内部与其他经济变量具有内在联系的变量。
消费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被视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投资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利率,被视为利率的函数;
净出口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和汇率,被视为国民收入和汇率的函数。
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外生变量。
3.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供给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正比)
劳动的数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人口的增长。
资本的数量:取决于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包括引进外资的数量。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物质资本形态存在的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
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
(1) 技术进步;
(2) 制度创新;
(3) 管理效率的提高;
(4) 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工业化进程的初期,资本积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4. 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G(经济增长率) = 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率)
假定,资产产出比率不变,这时,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取决于储蓄率亦即资本积累率。
资本投资也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余值法”。
G(经济增长率)=αL(劳动增长率) + βK(资本增长率) + A(技术进步率)
α+β = 1 ,α、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总产出(GDP)所作贡献的比例,即贡献权数,亦称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
经济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推动的。
用适当的方法估计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余值”计算出来。
A = G –αL - βK
5.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经济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经济增长一般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当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并具备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换,从粗放型增长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增长为主。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1) 必须调整投资方向,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2) 必须增加教育的投入,为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
(二)经济周期
熟悉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阶段划分;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相应政策;了解我国的经济波动的实际状况。
1.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
经济周期的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长度50-60年。
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长度8年左右。(经济活动中一般所提到的)
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平均长度3-5年。
按照一国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分为:古典型周期(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绝对减少)和增长型周期(低谷时增长率为正,即经济总量相对减少)。
2.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复苏、繁荣阶段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衰退、萧条阶段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3.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 投资率的变动。
(2) 消费需求的波动。
(3) 技术进步的状况。
(4) 预期的变化。
(5) 经济体制的变动。
4.我国的经济波动
(三)发展战略和发展观
掌握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容;掌握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掌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
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以及从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总体部署和决策。
特点: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
内容:战略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战略目标(用数量指标表示)、战略阶段、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提出:
(1) 从1980年到1990年是奠定现代化基础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 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比199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 再用50年时间,到21世纪中叶,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更加具体化)
(1) 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从2010年到2021年即中国***成立100周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 从2021年到205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经济方面,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教兴国战略
就是要把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和社会反战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教育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1.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2.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6.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美国,刘易斯)
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本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基本内容)”,“坚持统筹兼顾 (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