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 | 经济基础理论 | |
工商管理 | 农 业 | |
商业管理 | 商业营销 | |
税 务 | 物 资 | |
财 政 | 金 融 | |
保 险 | 邮 电 | |
水路运输 | 公路运输 | |
铁路运输 | 人力资源 | |
房 地 产 | 旅 行 社 | |
价格管理 | 饭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经济 |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概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知识,通过本章的考试,旨在检验应试人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 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表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2)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1、 资源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
含义: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二者的区分在于以哪种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性方式。
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2、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
一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
(1) 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
(2)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3)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4) 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
(1) 规范的市场主体;
(2) 完善的市场体系;
(3) 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4) 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两个概念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5个方面):
①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⑤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二 税收
1 税收原则
自由资本主义:英国 亚当。斯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
垄断资本主义:德国 瓦格纳:“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
现代资本主义:凯恩斯:“公平,效率,稳定”
中国的税收原则:财政、经济、社会三原则。
财政原则(收入):具体可分为足额、稳定和适度。在税制设计上应采取宽税基、低税率的基本思路。
经济原则(效率):使税收的征收活动能够发挥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引导经济的良性运行,尽量避免使经济结构扭曲或失衡,减少效率损失,尤其要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
社会原则(公平):税收公平分为横向与纵向。纵以横为基础和前提。横向体现人人平等思想。纵向体现能者多纳思想。
2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根本依据。
衡量税负指标:
宏观指标(占国民生产总值(GNP)、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微观指标(企业、农民和城镇居民)。
企业:企业交纳所得税占企业利润。
农民:农牧民交纳农牧业税占收入。2004年起在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
居民:个人所得税占居民收入。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职能大小3)分配秩序4)分配政策。
乱收费负面影响:1)过多过烂,增加负担2)税费不分,影响税收收入。
费改税思路:消费立税,分流归位
1)不合法不合理清理取消
2)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实行费改税
3)经营性收费转为市场运作,谁受益谁缴费。
4)需要保留的严格规范。
税收负担转嫁: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转嫁条件:1)税种的不同:增值税、关税、消费税易转嫁;所得税不易转嫁
2)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转嫁;反之不易转嫁
3)商品供求状况:供不应求的商品易转嫁;反之不易转嫁
4)生产者的经营目标。
3 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一个国家税收分配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由税类、税种、税制要素、征收管理层次组成。
税制结构和税制模式:模式高度概括结构的本质、基本框架和税制运行的主要原则,反映了税制结构的主要内容。结构是模式主要内容的具体化,包含着大量税制内部各层次要素组合关系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是模式概念无法表明和无法替代的。
税制结构内容:
①按课税对象分: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税类。
商品税也称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和契税。
其他税类包括:农业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特定目的税类
②按转嫁与否分:直接税和间接税。
③按财政级次归属:中央、地方、中央与地方共享。
④按各种税类、税种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主体税种和非主体税种 .我国的主体税是商品税,其次是所得税。
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决定财政,因而经济结构决定税制结构
税制要素结构:纳税人结构、课税对象结构(税基结构)、税率结构。
税制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能否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能否满足财政支出需求。
美国经济学家维克里和米尔利斯共同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国际税收
广义:所得税、财产税、关税和商品税。狭义:所得税。
国际税收:1)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以一般税收为基础和前提3)通过协商谈判形成。
国际税收核心是税收管辖权。按照属地和属人原则分为:地域管辖权;公民和居民管辖权。
重复征税类型:不同税收的重复(居民与地域、公民与地域、公民与居民);同种税收(居民与居民、地域与地域)
避免重复征税国际办法
1)缔结双边与多边税收协定
2)确立地域管辖权优先。
减轻与免除国际重复征税办法:免税、扣除、低税、抵免(普遍采用)。
5 税法
按照税法调整对象内容不同: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税收法律关系要素由主体、内容和客体组成。
主体权利是依法申请规定的减免税权,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义务是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并按期缴纳税款,接受税务检查。客体是货币。
违法税法应负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违法税收管理法规,偷、欠、逃税额不满1万元或占应纳税额不到10%的,漏税,骗税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轻微抗税。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刑事责任:虚开、伪造、非法出售增值税发票或虚开、伪造、擅自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3年以下,2-20万元。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购买伪造
增值税发票:5年以下,2-20万元。
三 国债
1 国债的性质和功能
国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是国家,由中央财政还本付息。 1981年开始恢复。
性质: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金边债券
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调剂国库资金周转,平衡财政收支2)动员闲置社会资源,筹集建设资金,维持经济稳定增长3)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税收,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向社会发债。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是我国国债的基本功能。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非经营性的公共设施建设。
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货币流通。
2 国债的种类和结构
按资金来源分:内债和外债。按偿还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和永久国债。按发行凭证分:有纸和无纸。按付息方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定期付息和贴县国债。按流通与
否分:可流通和不可流通。
特种国债向企业和单位发行。财政债券、专项国债和定向国债向银行及金融机构发行。特种定向向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几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定向发行。国债持有者越集中,成本越低,管理容易。社会财富的分配相对比较平均,决定了我过国债总体相对分散。
3 国债的发行流通和偿还
发行方式:公募法 (直接与间接)包销法(承受法)交付法 公卖法
我国采取的形式:直接发行方式(89年前强制派购、代理机构推销、定向募集);代销方式;承购包销方式,招标拍卖方式。
国债流通转让具体方式:国债贴现,国债现货(最主要方式),国债期货,国债回购。
国家规定,回购业务必须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和融资中心进行,回购的券种只能是国库券,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国债的偿还方式:买销偿还法 比例偿还法 轮次偿还法 抽签偿还法 一次偿还法 先付息后还本偿还法
国债偿债资金来源:
1)预算直接拨款
2)预算盈余
3)偿债基金
4)发新债还旧债。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预算直接拨款和发新债还旧债。
4 国债负担与规模
国债负担形式:
1)发行后的税收负担
2)不同代人之间的负担
3)挤出性负担
4)外债负担。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因素
1)认购人的应债能力
2)国家的偿债能力
3)国债的使用效益。
国债适度规模衡量指标:
1)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2)债务依存度:年度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3)偿债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衡量外债指标:外债偿债率(年度本息偿还额与收入),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NP),债务率(外债余额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