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甚至非常搞笑。有这样一位考生,估计他是实在答不出来,又无事可做,他在一道论述题后面写了篇小散文,在另一道论述题后面给阅卷老师写了封信。阅卷老师根本没看他写的是什么,便随手给了两个10分。后来幸亏被复查组发现,才纠正过来。
多数阅卷小组会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阅卷,分工协作。流水作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迫使每位阅卷教师必须尽量提高速度以避免“掉队”,你追我赶,整体阅卷速度必然越来越快。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很多批阅论述题的老师,几乎在眼睛瞄上答案的同时,手下的分数就已经给出,连考生写了些什么都没看清楚,便匆匆地一翻而过。考研阅卷在很多老师那里,就是不停地翻卷子、打分、签名,完全是机械劳作,根本不用动脑子。有些老师说,这哪里是阅卷,干脆叫“翻卷”或许更贴切些。
考研专业课的命题也有内幕。考研与高考有很大不同,除了法律硕士与MBA等少数学科外,占考试分数五分之二至五分之三的专业课命题和评卷是由招生院系各自负责的。由于国家对此缺乏相应的管理与监督,造成考研存在极大的暗箱操作。专业课的命题大多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而大多数科目尤其是文科没有像公共课那样实行标准化考试。在命题时没有任何的保护性措施,于是为幕后交易造成可乘之机。有些有背景或与导师有特殊关系的考生考前就知道考试重点甚至考题,而大多数考生只有头悬梁锥刺骨昏天黑地背书的份。再次是评卷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考研专业课没有相应的标准答案,而考题的封面就是考生的考号和姓名,评卷老师心中的尺度就是学术良心与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导师的一念之间一些人平步青云,一些人坠入深渊,数月的寒窗苦读化为乌有。在北京,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红的黑的,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上千家,其中考研班占了大头。由于管理的缺失,这种竞争有时竟以极不公正的、甚至以黑社会的某些形式公开进行:授课质量差,老师不到位或效果差;授课时间缺斤短两,原先承诺的“名师”讲课时间不足;教务安排非常混乱,有时政治课十天半月才上一次,有时一天内要到两个地方上课;承诺不兑现或流于应付,有的考研班承诺有午餐并提供午间休息的地方,事实上学生得自己掏钱在外就餐;有的承诺考研班有资料有自编教材,事实上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