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担?分)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材8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共性和个性 的 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世界共同本质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 世界观 和 方法论 的指导。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
(科学的科学对吗?为什么?“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的。)(选)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教材6 (掌握)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和为第一性的问题(成为本原问题),对这个体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己任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3、意义:
(1)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从客观出发而不要从主观出发,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
五、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教材8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征: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缺点是带有只管猜测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在用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机械性:用力学的尺度解释一切“任何动物都说成是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鼓励、精致、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逗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不成地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
六、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一起考1、2、3或分考3) 1,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积极的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2,紧急根源: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由于剥削者脱离生产,垄断了精神生产活动,因而总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加以理论化,西永华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
第一,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人士与事件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的某一片断加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夸大感性认识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夸大理性认识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七,辩证法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选)
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 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 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选)
1,历史条件: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盛会,其固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来越计划,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2,自然科学条件:三大发现(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2)细胞学说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的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九,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教材10
十,建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教材10(12分)
十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材15(没有考过)
十二,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错误是什么?教材11
第二章 唯物论(第1部分 物质论)
一物质概念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教材30
二,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如何理解辩证无为注意的物质观?)教材32
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理论的关系。教材33
四,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常考)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人的意思,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关系:(1)从物质看,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如果把物质和运 动分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 (2)从运动看,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如果把运动和物质分开,设 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特性。(选)
五,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教材35 (12分或考选择)
六,承认向相对静止的意义(选)
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科学区分十五。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七,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空间为何是客观的?) 教材37
八,如何理解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教材40
九,为什么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哲学依据?教材56(12分或选)
第二章(第2部分 意识论)
一,意识的起源 教材41(12分或选)
二,意识的本质(什么叫意识)教材44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 教材46(常考)
四,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的关系 教材46
五,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55(12分必须会)
[1] [2] [3] 下一页 |